庄子(战国)
作者简介
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后学者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撰,其余出自他的门人和后学之手。
庄子在文学上主要以寓言故事见长,主要宣扬庄周的“顺应自然,反对人为”的主张。它在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是先秦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理论集大成者。庄子的思想较为复杂,在政治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摈弃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知识;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其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它吸取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幻,形象生动;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行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流畅;有时像万斛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总体说来,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
入选教材作品
1。 〈庄子〉故事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
2。 秋水(语文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上册)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昙花的古诗词和解释,内容包括写昙花的古诗词,描写昙花的古诗词,有哪写诗歌是描写昙花的(诗名、诗人、及意思)。优昙花诗》前面附有一段小序。序曰:优昙花,锡兰产,余家植两株,月夜花放,及晨而萎,家人伤之。因取荣悴焉定之理,为以释其意焉。异域有奇卉,
-
《菊花·暗香菊影》咏菊花诗鉴赏 姚循陔冷怀独
-
一饱百情足,一酣万事休。何人不衰老,我老心无忧。仕者拘职役,农者老田畴。何人不苦热,我热身自由。卧风北窗下,坐月南池头。脑凉脱乌帽,足热濯清流。慵发昼高枕,兴来夜泛舟。何乃有余适,只缘无过求。或问诸亲
-
上片写宋亡后,王夫人被掠出宋宫,辗转北上,在驿舍听到夜雨淋铃,愁恨无法消解。词人用沉重的笔调,紧扣“最苦”两字,反复陈述了亡国的痛烈心情。起首“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两句以昭君比喻王清惠,她在北行途中,常向琵琶自语叹息:在塞外,除了
-
【注释】:(予之至京师也,友人崔太史子钟曰:“久不闻何子言矣,为我作《崔生行》。”)
-
名言: 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句意: 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富足, 而动乱不安定的国家往往贫困。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君王, 一定先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然后再治理。 出处:
-
泰人自古便有脱鞋进屋习俗。古代泰人习惯居住高脚屋,屋的楼梯下或楼梯旁都置有水缸,为赤足者洗脚用。穿鞋者上楼必须把鞋脱在楼梯下,赤足上楼进屋。现在,城市居民多住楼房,高脚屋已不多见。但很多家庭、佛殿、佛
-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出处】唐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应制》。 【译注】皇帝的銮驾穿过绿柳掩映的重 重宫门,从阁道回头望上林,只见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这是唐
-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耘樵得甘芳,齕啮谢炮制。子骥虽形
-
【原题】:仆读沈约传怒其缓颊卖国发上冲冠然古今人每壮其东阳八篇文辞未有少之者因次卿登楼新什辄效立春体制和且摅所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