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登庐山》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唐寅
登庐山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移家欲往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涉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作者简介唐寅(1470—1524年),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江苏吴中(今苏州)人。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其画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诗文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题解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唐寅应宁王朱宸濠(朱元璋五世孙)之聘,从苏州来到南昌,不久发现朱宸濠有反叛企图。为避免陷入其中,唐寅装疯逃离,乘船经鄱阳湖返回故里。途中登上庐山,画了一幅庐山图,写下这首诗。
简析唐寅逃离南昌之后,骑驴登上庐山。他纵情于山水之中,有感于庐山烟雨迷蒙的梦幻境界,羡慕江上涉水的老百姓和山间隐士们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仔细辨认、吟咏摩崖上的古诗,陶醉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之中。此诗表达了他逃脱险境之后的轻松心情和精神感悟。
-
《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苏轼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州对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 ① ,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 ② ,天应乞与点酥娘 ③ 。自作
-
东方传奇在巴格达,谁不知道杰斐,宇宙的太阳?很久很久以前,当杰斐还是个少年的时候,一天,他在巴格达的郊区走着。忽然耳边传来一阵凄厉
-
古文·卖柑者言 刘基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
-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 【原文】 譬如有蛇,尾与头言:“我应在前。”头语尾言:“我恒[1]在前,何以卒尔?”头果在前,其尾缠树,不能得
-
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笑千篇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① 。 塞其兑,闭其门 ②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③ ,是谓“玄同” ④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⑤ 。故为天下贵。
-
马超传马超传 【题解】 马超(176-222),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在其父
-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纵然膺使命,何以奉徽音。投刺虽伤晚,酬恩岂在今。迎来新琐闼,从到碧瑶岑。水势初知海,天文始识参。固惭非贾谊,惟恐后陈琳。前席惊虚辱,华樽许细斟。尚怜秦痔苦,不遣楚醪沈。既载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