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称为“三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因“作诗讪谤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开一代豪放词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格调,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诵甚广。其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代表作有前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今存有东坡全集100余卷,收录诗歌2700多首,词300多首,散文数量颇丰。
入选教材作品
1。记承天寺夜游(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三册)
2。江城子·密州出猎(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六册)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四册)
4。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语文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三册)
-
曾作关中客,尝窥百二疆。自言秦陇水,能断楚人肠。失意倦京国,羇愁成鬓霜。何如伴征鴈,日日向衡阳。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此诗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作者任秘书少监,时年六十一岁。组诗绝句两首,今选其一。
-
杉冷晓猿悲,楚客心欲绝。孤舟巴山雨,万里阳台月。水宿已淹时,芦花白如雪。颜容老难赪,把镜悲鬓发。早年好金丹,方士传口诀。敝庐终南下,久与真侣别。道书谁更开,药灶烟遂灭。顷来压尘网,安得有仙骨。岩壑归去
-
纽扣1991年10月,当我终于确切地意识到,我根本就没有能力支付一笔学费来完成西北大学作家班的学业后,就怀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苍凉和悲愤的心情
-
尊师重道,帝王之所宜务,况童幼方赖师训之成,宜令一遵先帝崇贤之礼。|什么意思|大意|注
《尊师重道,帝王之所宜务,况童幼方赖师训之成,宜令一遵先帝崇贤之礼。》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清)何仕昌 狮子摩霄汉①,香炉篆太空②。 朝阳迎旭日③,猜啸乱松风④。 石照三千界⑤,莲花七窍通⑥。 玉尖如宝塔⑦,更有聚云峰。 【题解】 缙云山在重庆西北约60公里处,因山上有缙云寺而得名。寺建于
-
一 生产队长最烦我们这些跟在大人腚后头拾麦穗子的小屁孩,其厌恶程度不亚于怎么也赶不走的那些成群结队死皮赖脸飞走了又飞回来的麻
-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
清·李慈铭2二则 ·之一幼时,每岁春中,全家至漓渚山扫墓,是日必先至亭山先王父殡
-
【名句】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语出元代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工匠的高超技艺巧夺天工,炼制的药做成烟火燃放,使黑夜亮同白昼。两句诗称赞匠人的技艺达到巧夺天工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