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树》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芳树
李爽
【原文】
芳树[1]千株发,摇荡三阳时[2]。
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3]。
欲寄边城客,路远谁能持。
【注释】
[1]芳树:指春天的树木。
[2]摇荡:形容风中起舞的美妙姿态。三阳时:太阳高照的日子,这里指炎炎夏日。三阳:早阳、正阳、晚阳。均含阳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意。
[3]帷:帷帐,帷幕。
【作者介绍】
芳树本为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乐府诗集将其归入鼓吹曲辞·汉铙歌类。作者李爽,南北朝时人,生平不详。
【赏析】
诗人李爽作此诗时在代州古城(今雁门关附近)任职。这首诗是诗人借季节的变迁而抒发自己久居在外、无法归乡的苦闷之情。
这首芳树,是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新词,实际上是一首写思妇怀念征人的诗。诗中描写了思妇望见春末夏交芳树争发、叶绿花红的情景,不由引发了对远方人的怀念,进而抒发了她想折花以寄,而又“路远谁能持”的忧郁之情。
此诗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在外思归不得归的浓厚悲凉的思乡之情。本诗前面六句通过自己细微观察,描写初春之时,芳树千株竞相发芽的生机勃勃之景,再运用比喻手法,描写阳春之时鲜花怒放,晚春之时,枝繁叶茂,就连鸟儿也流连在芳树花丛之间不愿离开。最后,诗人笔锋陡转,写出长年漂泊在外的边城游子,想寄平安信到家中,可是山长水阔,恐怕这份思乡之情也无法到达。诗人极力渲染春光明媚,芳树蓬勃生机之景,而在这物候变化中,作者体会到的是这美好春光又将过去,而自己却依然漂泊在外的思乡的痛苦伤感之情。诗人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对照反衬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赏析] 此诗见于蔡條 《铁围山丛谈》所载。自秦观将它改头换面写入其词 《满庭芳》后,这首诗也就跟着出了名。好似儿子当了大官,就势必封赠他的父亲以至
-
“当年烟月满秦楼,梦悠悠,箫声非旧。人隔银汉几重秋。信难投,相思谁救。等他诗题红叶,白了少年头。佳期难道此生休?”
-
【注释】:琴操是个歌伎。一日在宴会上,戏将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换韵。我个人倒有点喜欢这个韵!
-
豫剧《七品芝麻官》中的一句台词。这句台词系著名豫剧演员牛得草所作。“文革”一开始,牛得草头上就被压上九顶大帽子,如“反动权威”“反党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等。 老牛无辜而遭牢狱之灾,心中满腹冤屈
-
《周作人喝茶》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周作人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夏天关于鸟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夏季鸟”的诗句,描写夏季鸟的诗句,关于听夏天鸟声音的诗句。1.《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
-
【4318】新时代的温度: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李维著,东方出版社,22 8万字,2019年7月第1版,49 8元)5章:[1]不忘初心,把人民放在心
-
产生于19世纪中叶或80年代至本世纪40年代的以象征、暗喻等手段暗示作品主题和诗人内心思绪的文艺思潮或流派。“象征”一词来源于希腊,本意
-
潘郎腰绶新,霅上县花春。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不须嫌邑小,莫即耻家贫。更作东征赋,知君有老亲。
-
(1)布局 布局的类别 根据平面图,澳门建筑物大致可分为两类: 其一,将底层作为贮物室和佣人住处,而主要起居部份则在楼上; 其二,以底层作为主要住所。 前一类布局常在葡国住宅建筑中见到,通常为十六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