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漫歌八曲(选二)并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元结
漫歌八曲(选二)并序
壬寅(762年)中,漫叟(元结自号)得免职事,漫家湖上,修耕钓以自资。作漫歌八曲与县大夫孟士源,欲士源唱而和之。
大回中
樊水欲东流,大江又北来。
樊山当其南,此中为大回。
回中鱼好游,回中多钓舟。
漫欲作渔人,终焉无所求。
小回中
丛石横大江,人言是钓台。
水石相冲激,此中为小回。
回中浪不恶,复在武昌郭。
来客去客船,皆向此中泊。
作者简介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唐代文学家、诗人、道教哲学家。河南鲁山人。玄宗天宝十二年(724年)进士。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代宗时,先后任道州刺史、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使,政绩颇丰。其间曾隐居于湖北大冶、鄂城。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长安。元结善写五言古风,质朴淳厚,笔力遒劲。因其深受道家影响,作品既含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杂有消极退守的成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
题解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元结辞去公职,隐居于鄂城樊山,以渔耕自资,与湖山为邻,研修道教哲学,吟诗作文。同年写漫歌八曲赠给武昌县令、诗人孟士源。本处录其二。
简析作者以简洁优美的诗歌语言,准确地描述了鄂城的山形水势。“大回中”鱼多钓舟多,致使他竟然“漫欲作渔人,终焉无所求”,反映了诗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而“小回中”位于城郭旁,所以“来客去客船,皆向此中泊”,再现了唐代鄂城交通发达市场繁荣的景象。
-
东家近新富,满地有苔钱。
-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西卒却倒
-
【名句】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① 寡孤 ② 独 ③ 废 ④ 疾 ⑤ 者皆有所养。 【注释】①矜(guan):通“鳏”,年老无妻者。②孤:幼年丧父者。③独:年老无子者。④废:有残疾者。⑤疾:
-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 ① 。金陵为明之留都 ② ,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 ③ 、游雨华台者 ④ ,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
【名句】国家之患 ① ,莫大于乏人 ② 。 【注释】①患:灾祸。②乏人:缺乏人才。 【释义】国家的灾祸,没有比缺乏人才更大的了。 【点评】没有大量的各类人才,国家就不可能强大。 参考文献 范仲淹《范文
-
作者: 李勤印萧颖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虽与孩稚语,必尽诚信,端人正士,一见则契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虽与孩稚语,必尽诚信,端人正士,一见则契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 (1) ,犹不可期 (2) ,况乎天理之溟漠 (3) ,又安可得而推 (4) ?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 (5) ,智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