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杜牧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顺宗朝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年)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因其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皖南、淮南等地做了十年幕僚。太和九年(835年)他三十六岁时内迁为京官,又受李林甫排挤,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隐居长安南樊川别墅,自号樊川居士。诗作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多含经世之意。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
题解此诗写作者在淮南和扬州担任幕僚,夜游南京秦淮河时之所见所感。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县,流经南京注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所开,凿钟山以疏淮水,故称秦淮河。历来为南京官宦富贾宴游之处。
简析该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忧国忧民之作。前两句写景,描绘了轻烟缭绕、月色迷离、船泊河边的秦淮河夜景。后两句发表议论,直抒胸臆。借陈后主因追求声色享乐终致亡国的旧事,讽刺那些步历史后尘,终日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美凝炼。唐诗别裁称此诗为“绝唱”。唐诗笺则云:“后之咏秦淮者,更从何处措词?”
-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臣。 作品赏析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王维与他兴味相
-
丁敬 古人篆刻思离群, 野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 何曾墨守汉家文? 丁敬 (1695—1765) , 清篆刻家。 字敬身, 号钝丁, 别号龙泓山人, 浙江钱塘 (今杭州) 人。 篆刻吸取秦英
-
桑扈 作者: 周永才 【本书体例】
-
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长时须拂马,密处少藏鸦。眉细从他敛,腰轻莫自斜。玳梁谁道好,偏拟映卢家。
-
《十四行诗第三十三首》 莎士比亚 多少次我看见,在明媚灿烂的早晨, 庄严的太阳用目光抚爱着山岗, 他金光满面,亲吻着片片绿茵, 灰暗的溪水也照得金碧辉煌; 忽然,他让低贱的乌云连同 丑恶的云影驰上他神
-
《酴醾花·点绛唇韵香荼縻》咏酴醾花诗鉴赏 王
-
家鸡野鹜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奁。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
-
白头老人照镜时,掩镜沉吟吟旧诗。二十年前一茎白,如今变作满头丝。[余二十年前曾有诗云:白发生一茎,朝来明镜里。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今则满头矣。]吟罢回头索杯酒,醉来屈指数亲知。老于我者多穷贱,设使
-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
伦敦, 我美丽的伦敦, 不是落日, 也不是苍白、 翠绿的苍穹, 透过帘子一样的银桦树, 熠熠闪烁, 不是那一片宁静; 不是小鸟 在草坪上 蹦蹦跳跳, 也不是悄悄降临到 万物上的黑暗—— 不是那一切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