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采莲曲
【原文】
若耶溪[1]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2]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3],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4]空断肠。
【注释】
[1]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2]袂(mèi):衣袖。
[3]游冶郎:出游寻乐的青年男子。
[4]踟蹰(chí chú):徘徊。
【赏析】
采莲曲,乐府清商曲辞。王琦注:“采莲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这首诗是李白漫游会稽一带时所作。
此诗通过描写精心装扮的采莲少女们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快乐嬉戏的旖旎美景与岸上的游冶少年们对采莲少女的爱慕,来表达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间微妙萌动的爱情,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以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发出的愁思,诗人笔下生风,使一曲采莲,景因情而媚,情因景而浓,而毫无堆砌之嫌,清新自然,仍是一如既往的浪漫。
-
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行人碧溪渡,系马绿杨枝。苒苒迹始去,悠悠心所期。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
-
洛京十载别,东林访旧扉。山河不可望,存没意多违。时迁迹尚在,同去独来归。还见窗中鸽,日暮绕庭飞。
-
古文观止·吴汝纶·送张廉卿序 孙况【2】、扬
-
今年八月三十一日《申报》的《自由谈》里,又看见了署名“寄萍”的《杨缦华女士游欧杂感》,其中的一段,我觉得很有趣,就照抄在下面: “……有一天我们到比利时一个乡村里去。许多女人争着来看我的脚。我伸起脚来
-
北宋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土地兼并问题上,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法生活,再加上官僚费用和军费开支过大,国家对辽和西夏的进贡,财政收入拮据,导致国家
-
第 二 章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出处】唐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译文】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泽; 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本 为古代低洼积水的两处地方,在今湖北 省大江南北,江南为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吟山歌水嘲风月,便是三年官满时。春为醉眠多闭阁,秋因晴望暂褰幔更无一事移风俗,唯化州民解咏诗。
-
古文观止·汪琬·送王进士之仕扬州序 诸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