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笔·苏轼》原文与赏析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这是苏轼被贬至儋州后写的三首纵笔中的第一首,约写于元符二年(1099),这时他已年愈六十。苏轼在政治上屡遭打击,被一贬再贬, 已是两目昏昏,左手麻痹,痔疮严重,在儋州过着“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苏轼与程秀才书)的生活。这首诗是他生活贫病,心胸豁达的写照。
诗的一、二句自述年老多病,处境寂寞。“寂寂”已写出孤独。苏轼被贬至儋耳,失意则无人与之交,地辟则很少人交,蛮荒地则很难与人交(语言不通),加上又是一“病翁”,已无精力与人交游,也无兴致与人交往,这就使他更觉环境冷寂,内心空寂。“白须萧散满霜风”是“病翁”的肖像画。白须,只表明他年老体衰;萧散,则显得疏散不羁;“满霜风”,不仅“霜”应“白”,“风”应“散”,而且寓有严寒侵适之意,犹如白菊遭霜打,受风欺。
这首诗的精彩全在后两句。“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前两句出现的是衰病老迈的形象,这时忽然出现小孩子天真地指着诗人说:“你的脸多么红润,精神多么好哟!”这情节顿使诗情大变,由衰颓变成谐谑。诗人对小儿的误会迸出“一笑”,气氛顿然转换。诗人的笑,既幽默风趣,又辛酸苦涩。这看来是个喜剧的镜头,可是却更表现了悲剧的情感。
这首诗意在写诗人的老病寂寞,“小儿”句是用来衬托的情节, 可是却从另一个角度见出了稚趣。试比较与此相近的白居易的醉中对红叶:“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这诗也是叹老,也有饮酒,可是“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虽与苏轼诗意近,但径直质朴,苏轼拈一小儿谐趣入诗,也便诗情洋洋,妙趣勃勃了。
-
冏命第二十八冏命第二十八 【原文】 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作《冏命》。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1636]。嗣先人宅丕后[1637]
-
《杜鹃花·杜鹃花》咏杜鹃花诗鉴赏 方干未向移
-
春宿左省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杜甫,本书卷二《绝句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原题】:唐刘云有所思云玉井苍苔古院深桐花落地无人扫因用其语集古句次韵
-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
清泠玉韵两三章,落泊银钩七八行。心逐报书悬雁足,梦寻来路绕羊肠。水南地空多明月,山北天寒足早霜。[履道所居在水南,泽州在太行之北地也。]最恨泼醅新熟酒,迎冬不得共君尝。
-
【5446】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 2万字,1999年5月
-
古文观止·杨岘·安吉施氏遗著序 亡友安吉施君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斧征。 东市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