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李商隐》原文与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是抒写一对恋人别后相思之情的。
诗一开篇就是深长的怨叹:“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对苦恋的情人,因受某种原因的阻隔,不能自由见面,饱尝了爱情折磨的痛苦。他们多么盼望相见,但是久久不能如愿。好不容易得到一次见面的机会,可是立即又要分离,接着又是漫长的盼望相见而不能的痛苦。两个“难”字写出了这种无边的愁怨,相见的难期,分别的难舍,往复回环,无时或已,表达出极度伤心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他们热望有一种力量能催开爱情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可是“东风无力”,无法挽回“百花残”的时序。诗人用暮春百花衰谢的景象,比喻爱情的受摧折;以伤春的哀婉表达爱情无望的悲伤。这一联诗人用叙事、抒情、写景等多种手法,细腻而又深刻地抒发了感情的诸多层次,情韵凄酸欲绝,真挚感人。作为开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领起通篇的情绪。
爱情的圆满实现似乎已经无望了,但是情思仍是绵绵不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以蚕丝比情思,那缠绵的爱情,不尽的相思正如春蚕吐丝,不到死是不会完的。这是无望中的渴望,表达出对爱情的执着。无望中的执着是痛苦的,这悲痛又是无休止的。正如蜡烛流泪要到燃成灰时才能淌干。这两句用鲜明的形象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缠绵悱恻的情思,精当而且独到,后人不断引用,成为千古佳句。
上二联是已有情绪的描述,第三联转为具体细节的描写。“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但愁”是肯定的,“应觉”是揣想的,所以说是用女方的口气来写的。“晓镜”是女子晨妆照镜。这一句还是突出一个愁字,愁里看镜,只怕容颜憔悴,青春愁损,活画出相思女子的愁情。下句设想男方因相思困扰,夜不成寐,在月光下借夜吟以排遣愁思的孤苦凄寒情景。想象委婉入微,深情体贴,表现出深挚的爱情和两情难通时的况味。这一联虽另辟意境,可是情绪一气贯串,感情更显得深切,用笔曲折, 想象丰富。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一联承上句悬念对方而来,亦是女方设想之词。“蓬山”,神话中的海外仙山,借指对方所在。“青鸟”,神话中西王母的使者。“探看”的“看”应念平声。两句的意思是说对方离此不远,但是咫尺天涯,无法相会,欲倩信使去探望,以致殷勤之意。诗意义从别情难堪回到“相见时难”,首尾呼应,感情回环激荡,意绪绵邈。其实“蓬山”、“青鸟”不只是用作人、地的指代,诗人还借此造成飘忽的意境。“蓬山”是远渺之地,“青鸟”是虚幻之物,“无多路”、“为探看”只是痛苦中的希望,希望中的幻想,结果仍难免是失望的痛苦。但是即使如此,她还是不断地想望,不断地追求,表现出生命不止,情思无尽的执着态度。
全诗把特定情境中的种种幽微深曲的感情,作了真挚动人的描写,酿成一首韵味浓郁的离曲恋歌,情深语挚,缠绵悱恻,令人一唱三叹。在作法上,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结构绵密,辞采清丽,音韵优美,确是同类题材中的超绝之作。
-
这里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 我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譬如“归来不必看五岳”的黄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长江三峡,“疑是银河落九天”的
-
九门插天开,万马先朝屯。举鞭红尘中,相见不得言。夜走清虚宿,扣门惊鹊翻。君家汾阳家,永巷车雷奔。夕郎方不夕,列戟以自藩。相逢开月阁,画檐低金盆。至今梦中语,犹举灯前樽。阿戎修玉牒,未惮笔削烦。君归助献
-
满经蓬蒿老不华②,举家食粥酒常赊。衡门僻巷愁今雨 ③ ,废馆颓楼梦旧家 ④ 。司业青钱留客醉 ⑤ ,步兵白眼向人斜 ⑥ 。何人肯与猪肝食 ⑦ ,日望西山餐暮霞 ⑧ 。 注释 ①此诗写于乾隆二十六年,作
-
作者: 顾志华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清纪昀等
-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1],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2],万紫千红总是春[3]。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
-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
此词以女子口吻,表现离别相思之情,是一首闺怨词。上片首句,即以重重门关横亘在画面上,它阻断了内外的联系,隔绝了春天,从而表明思妇对红尘的自觉放弃,对所思之人的忠贞挚爱。以下五句,似乎是思妇的内心独白,但更像“画外音”,是对“深闭门”情节
-
张九龄《开凿大庾岭路序》 先天二载 1 ,龙集癸丑 2 ,我皇帝御宇之明年也 3 。理内及外,穷幽极远 4 ,日月普烛,舟车运行,无不求其所宁、易其所弊者也 5 。初岭东废路 6 ,人苦峻极。行径夤缘
-
《孟子·尽心下》强调要尽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求功名,不计较待遇。注释和翻译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内涵,赏析则使我们更好地体味到其中的智慧和价值。我们应该把心思放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不计较得失,才能真正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