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骝马》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紫骝马
【原文】
紫骝[1]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2]。
白雪[3]关山远,黄云[4]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5]春闺。
【注释】
[1]紫骝:暗红色的马,即枣红马。
[2]障泥:披在马鞍旁以挡溅起的尘泥的马具。
[3]白雪:唐代戍名,在蜀地,与吐蕃接壤。
[4]黄云:唐代戍名,其地不详。海:喻广阔。
[5]念:又作“恋”。
【赏析】
紫骝马,乐府横吹曲辞旧题,为盛唐著名诗人李白所著的五言古诗。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即将远赴边塞时的矛盾心情。他十分渴望立功边塞,但踏上遥远的征途时总不免对家乡有些恋恋之情。
前四句写征人所乘之紫骝马,以马的行为烘托人的感情。马嘶鸣,引起人的酸楚;马临流迟疑,陪衬人的留恋不舍。后四句写征人想念在家的妻子。“念春闺”是全诗之眼。“关山远”,“海戍迷”,写戍边环境的空旷辽远,以表现征人离家空虚的心情。“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不仅路途遥远,奔波也忙碌,故言不得念春闺。说是无暇念春闺,实则谓虽然路途遥远,奔波忙碌,但总是放不下春闺之思。“挥鞭”句用倒卷之笔,本应冠于“白雪”句之前。但那样就显得平直无波,缺少起伏了。
全诗生动鲜明地描述了一位即将远戍而又思念在家的妻子的征人形象。
-
卢谿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将军铁骢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疮病驱来
-
过零丁洋[1]文天祥【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2],干戈寥落四周星[3]。山河破碎风飘絮[4],身世浮沉雨打萍[5]。惶恐滩[6]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
-
古文观止·朱仕琇·兰陔爱日图记 兰陔爱日图者
-
业重关西继大名,恩深阙下遂高情。祥鳣降伴趋庭鲤,贺燕飞和出谷莺。范蠡舟中无子弟,疏家席上欠门生。可怜玉树连桃李,从古无如此会荣。
-
《美狄亚》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古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5—公元前406)的悲剧,写古希腊英雄时代,科尔喀斯公主美狄亚对遗弃她的丈夫伊阿宋由爱转为恨,进行报复的故事。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关于金羊毛
-
屈原列传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祖籍秦国。他被尊称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代表作是《离骚》、《天问》和《九歌》等。
屈原在楚国历任官职,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由于一些政治斗争的阴谋和诽谤,他被贬谪到湘江流域。在这段流亡岁月中,他沉浸于饱含悲愤的诗歌创作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思考。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影
-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出处】唐.李端《 听筝 》 【意思】在华美的房舍前,她用洁白的手拔弄着筝弦; 【全诗】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
乔宇《游西山记》 乔宇 都城之西,有山焉。蜿蜒磅礴,首太行,尾居庸,东向而北绕,实京师雄观也。予自童时,尝嬉游其胜。比长登仕,身系于公,无因而遂者屡矣。 今年九月七日,偶休暇。即速二三友,连镳出阜城门
-
《海棠·水龙吟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王沂孙世间
-
【名句】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注释与译文]“生生”、“呖呖”均为象声词。翦,同“剪”,这里比喻声音清脆。两句的意思是:啾啾的燕语明快清脆,呖呖的莺歌圆润婉转。曲文抓住不同禽鸟鸣叫的不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