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鹧鸪词·李益》原文与赏析
李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这首被誉为“神品”的小诗,既有民歌清新自然的风味,又有文人学十的雅致。写闺中少妇思念郎君,情词兼美。
诗的前两句兴中有比。斑竹、鹧鸪是她所见之物,同时又寄情其上。斑竹枝,博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斑竹又称之为湘妃竹。鹧鸪,本草纲目:“鹧鸪,性畏霜露,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竹枝扶苏,鹧鸪翔飞,是个美好的境地,可是双双鹧鸪并飞,又深情地叫着“行不得也哥哥”,这怎不激起她对外出郎君的思念,也要“以涕挥竹”?湘竹上的斑痕,和鹧鸪的锦翅,绚丽的色彩、挺秀的形象,却包含着啼声的悲凄,泪痕的斑驳,一以自比,一以喻郎,一暗含着因,一寄寓着果,先写果后写因, 比兴深远,语意缥缈。
后两句赋中有蕴。湘云四合,直写其景;郎从何处归,直述己意。可是处处湘云合,只见水重云复,便觉归路茫茫,无路可通。讲湘云,言“处处”,又说是“合”,接问从“何处”归,使人产生无处可寻之感。她盼郎归来,可是湘云迷路,音讯杳然,心绪迷乱,相思无际,情深而语隽。
山鹧鸪词写思妇的怀人,没有哀叹呼号,而是以景写情,显得委婉蕴藉;加之词意浅白,内含丰足,因而更显得耐人寻味。
-
拍案惊奇 明崇祯元年(1628)尚友堂刊本《拍案惊奇》扉页书影 覆尚友堂刊本《拍案惊奇》 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又名《初刻拍案惊奇》。四十卷。题“即空观主人手定”。作者凌濛初(1
-
楼中别曲催离酌,灯下红裙间绿袍。缥缈楚风罗绮薄,铮鏦越调管弦高。寒流带月澄如镜,夕吹和霜利似刀。樽酒未空欢未尽,舞腰歌袖莫辞劳。
-
通过地气 逝者以野蘑菇复活地气在冬天开始收缩 回流它要在大风飞雪来临之前完成返乡之路地气收缩时一些草木以腐朽的方式还原大地一些蛇虫
-
宋·王安石 2 某启,承诲喻累幅 3 ,知尚盘桓江北 4 ,俯仰逾月 5 ,岂胜感怅 6 。得秦君诗 7 ,手不能舍,叶致远适见 8 ,亦以为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 9 ,不知公意如何?余卷正冒眩 1
-
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深窥沙可数,静搒水无遥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迷火逃翻近,惊人去暂遥。竞多心转细,得隽语时嚣。潭罄知存寡,舷平觉获饶。交头疑凑
-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名句】若志 ① 不强毅 ② ,意不慷慨 ③ ,徒碌碌 ④ 滞于俗,默默束 ⑤ 于情,永窜伏 ⑥ 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⑦ 矣。 【注释】①志:志向。②强毅:坚强。③慷慨:充满正气。④碌碌:平庸,随声附
-
李白的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
小桃风撼香红碎。满帘笼花气。看花何事却成愁,悄不会、春风意。窗在梧桐叶底。更黄昏雨细。枕前前事上心来,独自个、怎生睡。
-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四首全文朗读(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四首古诗,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四首全文朗读,内容包括小学6年级上学期古诗四首,六年级古诗四首经典诵读串词,六年级上册语文书四首古诗或词。诗经采薇改写故事:回想当初,离家之时的我还正年青,在那个春风和煦、杨柳依依的日子,伴着鸟儿在枝头的吟唱,我站在树下与我的妻儿、我的父母、
-
元戏剧《关汉卿》鉴赏 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