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原文与赏析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大诗人。他早年积极上进,所作的诗也充满激昂慷慨的情调,后因历经变乱,他的政治态度日渐消沉,信奉佛理,终日留连于山水之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时期他写了许多优美的田园山水诗。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作家,除以诗著名外,还工于绘画、音乐、书法。他把绘画的艺术修养溶于诗作,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是精当的评价。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唐代音乐家给它谱曲,广泛演唱于离筵别席上,成为通用的送别歌。曲中反复歌唱末一句,称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一直保留至今。
元二奉命出使安西(今新疆库东县附近),王维头一天从长安送他到渭城(今咸阳市东,汉代改称咸阳为渭城。唐人习惯,在长安送友人到西域去,多是送到渭城分手), 诗中写的就是这次送别的情景。
因元二这次是奉使出塞,是朝命使官,从心情上说,既没有迁谪者的哀怨,也不同于漂泊者的伤感,有的是乐观豪迈的情绪。送行者、在在长安作官的王维当然也不会产生那种黯然消魂的离恨别苦。但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万里远别,对于行和送的双方,都不免要产生孤单寂寞的惜别之情。所以这首诗的基调是乐观开朗中的依依惜别。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就体现了这种情调。“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的春天早晨,细雨润湿了路面的尘土,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一片明爽的景象。“浥”字写出细雨无声的湿润;“轻”字使人想见平时尘土飞扬的状态,现在既无飞尘,又不泥泞,宜于行旅,心中不禁为朋友感到宽慰。两个字体物细致人微,也融进了诗人送别的情意。“客舍青青柳色新”,从上句写路转到写饯行的客舍。旅舍门前的杨柳,经过细雨的淋沐,更加翠绿了。在垂杨的掩映中,客舍也染上了青色,这是一幅清丽、幽静的图景。但是客舍是行人出发的地点、杨柳是离别的象征,诗人有意选取这些特定的景境,在清丽明朗的气氛中透露出惜别的意绪。
这种惜别之情,虽然由于它特定的情境,不同于一般离别诗所写的那种低沉的伤感,但是它也绝不是浅淡平泛的,而是深挚热烈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这不是一般的劝饮之辞,而是包含着诗人深切真挚的友情。“更”字表明惜别的话已经说了很多,饯行的酒也已喝了不少。离别的时刻已经到来,惜别之情更加浓烈,这最后一杯酒,集中了千言万语不能说尽的深情。“西出阳关无故人”,点出了“更进一杯”的意义,同时表达出深层的感情。它的深层之处,在于作者不仅写出自己的惜别,还设身处地想到友人远居穷荒绝域的孤寂,缺少故人的慰藉,更不可能和故人一起开怀畅饮了。这两句写的是人们在离别时共通的心理,作者在这里抓住了这一生活中的普遍经验,形象地写出人所未道的诗句,引起了人们的联想和共鸣,成为千多年来传诵不衰的佳句。
这首诗一二句写景,景中寓情,情景相合,而且为下文的抒情作了准备。三四句直抒其情,感情和前两句连贯一致,构成整首诗的情景交融。全诗语言素朴, 不加雕饰,但言浅意深,言外有不尽之意。
-
晨风 【原诗】:彼晨风(1),郁彼北林(2)。未
-
祭文·祭文研究·“祭文”和“悼亡诗”比较 祭
-
嘉鱼荐宗庙,灵龟贡邦家。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螅形秽肌肉腥,出没于泥沙。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天又与其声,得以相喧哗。岂惟玉池
-
行香子 【宋】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
-
淮南挥手抛红旆,洛下回头向白云。政事堂中老丞相,制科场里旧将军。宫城烟月饶全占,关塞风光请半分。诗酒放狂犹得在,莫欺白叟与刘君。 作品赏析【注释】:时牛相公辞罢扬州节度,就拜东都留守。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
刘禹锡《咏鹤》云:“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脱尽粘滞。(吴乔《围炉诗话》卷三) 【诗例】 鹤叹 刘禹锡 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 故巢吴苑树,深院洛阳城。 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 谁怜好风月,邻舍
-
杜牧《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这篇诗非常巧妙地刻画了女英雄木兰的内心活动。木兰虽然女扮男装,可是决不会忘记自己是个女子;虽然出征在外,可是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词背诵,内容包括高考全国卷必备64篇古诗文应该怎样背诵,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古诗词和古代散文背诵的64篇是,近年高考语文默写全国卷的高频诗词。名家名篇的代表作古诗词背名句就好了。主要是上下句。1《论语》十六则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
-
交友类名言赏析《自古常叹知音难。》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