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
【题 解】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运,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文阐明了儒家思想对大同社会的完美构想。它首先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句对大同社会作了总纲性的说明。“大道”在此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和国家的最高标准。而围绕“大道之行也”这一中心,文中分述了三种情形:一是“天下为公”,即指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二是“选贤与能”,即指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即德才兼备;三是“讲信修睦”,即指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接着,文章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几句描绘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即: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由此提示,引发了读者对大同的社会风貌的合理想象。最后,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作全文的总括。这一结论里,我们看到了现实社会中诸如谋私利、盗窃财物、作乱害人等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里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显得特别鼓舞人心。
本文用浪漫主义手法,文字流畅而意蕴深刻地抒写了人们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构想。这说明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对人类理想社会的炽热追求,对我们今天仍深有启发。
-
【4247】圣经的故事(〔美〕房龙著,邓嘉宛译,浙江文艺出版社,37万字,2016年1月第1版,58元)29部分:[1]文学遗产;[2]创世之说;[3]拓
-
〔经1〕 故 ② ,所得而后成也。 〔经说〕 故 ③ 。小故 ④ :有之不必然 ⑤ ,无之必不然 ⑥ 。体也 ⑦ ,若尺有端 ⑧ 。大故 ⑨ :有之必然 ⑩ ,无之必不然。若见之成见也。 〔注释〕 ①
-
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再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在永贞元年的革新失败
-
读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淮阴少年辈。千里远相寻。高义难自隐。明时宁陆沈。岛夷九州外。泉馆三山深。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忽思鲈鱼[鱼会]。复有沧洲心。天寒蒹葭渚。日露云梦林。江
-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
【名句】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语出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做事之前不再三考虑,最终一定会后悔,人如果能遇事忍让,自然不会有烦忧。说明人必须动必三思,遇事忍让。
-
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借问遇者谁,正人行得路。中丞薛存诚,守直心甚固。皇明烛如日,再使秉王度。奸豪与佞巧,非不憎且惧。直道渐光明,邪谋难盖覆。每因匪躬节,知有匡时具。张为坠网纲,倚作颓檐柱。悠哉上天
-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汉室贤王后,孔门高第人。济时成国器,乐道任天真。特达圭无玷,坚贞竹有筠。总戎宽得众,市义贵能贫。护塞无南牧,驰心拱北辰。乞身来阙下,赐告卧漳滨。荣耀初题剑,清羸已拖绅。宫星徒列位,隙日不回轮。自昔追飞
-
?井有十四,自山下至山上,其十三井常空,盛夏水涨,则盐泉迤逦迁去,常去于江水之所不及。?五行水本咸,安择江与井。如何不相入,此意复谁剩人心固难足,物理偶相逞。犹嫌取未多,井上无闲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