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虞世南》原文与赏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馀姚(今浙江绍兴)人。曾任隋朝秘书郎,入唐任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后为秘书监,封永兴县公。为人忠直,善文辞,工书法,有虞永兴集。
这首诗借蝉表述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远播,说明人品格高、学识富,自然名声大、影响广。
“垂緌饮清露”,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性高洁,栖高饮露。诗人以“垂緌”状蝉的外形,隐写其身份的高贵,以“饮清露”说蝉的食性,暗寓其品行高尚。“流响出疏桐”,以“疏”写桐,意在说明桐树高耸,枝叶稀疏。“流响”,声音远播。这是说蝉有本领、有作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声远是因为“居高”——身份高、品格高,回应上两句的句意。一个“自”字,点明此乃本身条件使然,因而顺接“非是藉秋风”,不是凭藉外力而成的。的确如此,人的声名远播,交口称誉,是“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人的身份地位,不是靠有做官的爸爸,有僚属的拍马,有权势地位,有吹嘘的喇叭。
-
古文观止·苏洵·张益州画像记 至和元年秋①,
-
嵩高最高处,逸客偶登临。回看日月影,正得天地心。念此非常游,千载一披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低头的唯美诗句,内容包括有关于低头的优美语录,关于思亲的唯美诗句?,有关于痛苦,烦恼的诗句。徐志摩的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张
-
《薄伽梵歌》 印度教最负盛名的经典,源于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最精彩的宗教、哲学、伦理、政治的理论性插话。据学者考证,约成书于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后300年。这部经典以史诗中的俱卢族和般度族大战的
-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简析】 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
-
[四·十四]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六·十二]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七·三十]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
-
[南朝]民歌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弯。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 《那呵滩》属乐府诗《清商曲辞·西曲歌》。也可以看作南朝乐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南朝乐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作者: 张俊山
-
《水仙·水仙》咏水仙诗鉴赏 文征明翠衿缟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