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吴道子画·苏轼》原文与赏析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 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实雄放, 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吴生虽妙绝, 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这是一首吟赞王维和吴道子壁画的诗。王维,字摩诘,不仅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亦是著名山水画家。据王文诰注苏诗引赵尧卿说:“摩诘画两丛竹于开元寺。”吴道子,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善画佛象和山水。邵氏闻见后录说:“凤翔府开元寺大殿九间,后壁吴道玄画, 自佛始生、修行、说法至灭度,山林、宫室、人物、禽兽千万种,极古今天下之妙。”
开头六句,总赞二人壁画。在凤翔府普门、开元二寺中,有吴道子的壁画;在开元寺东塔,有王维的手迹。先不动声色地平平叙来,然后总赞一笔:“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接着用十句,先极意形容吴道子的壁画艺术。描述的方法是先虚后实,先赞颂他的画风,后描绘他的画境。吴道子画风雄放,变化如海浪翻腾。当他下手绘画时,象狂风骤雨一样快速。据唐朝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载:“明皇天宝中忽思蜀道嘉陵江水,遂假吴生驿驷,令往写貌。及回日,帝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后宣令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 一日而毕。时有李思训将军,山水擅名,帝亦宣于大同殿图,累月方毕。明皇云: ‘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同书又载,吴道子画佛象时,“其圆光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苏轼又称赞他笔所未到,气势已压倒一切。赞完画风,便具体叙述吴道子在开元寺的壁画内容:在耸立的娑罗双树间,佛的圆光就象从扶桑升起的朝阳那样明亮。其中有一位德行至高无上的人(按指释迦牟尼)临终在向弟子们讲说“涅槃”之义。据释迦谱载:“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阿夷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与大比丘众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 临涅槃时, 以佛神力出大音声, 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佛灭度已,诸比丘悲恸殒绝, 自投于地。”又载:“佛涅槃时,八十百千诸比丘、六十亿比丘尼、一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以至千亿恒河沙地诸鬼王、十万亿恒河沙诸天王及四天王等,皆来佛所。”“蛮君鬼伯千万万”便是指的上述对象,说他们在壁画中被画得争着朝前挤,一齐伸着头,好象无数大鳖。这六句诗极力描绘形容,将壁画内容神采飞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通过画风的概括和画境的描述,使读者对吴道子壁画艺术便有了全面而深刻的印象。
于是再用十句,来吟赞王维的壁画艺术。也是先誉其画风,再述其画境。说王维本是写诗的老手,他的诗是馥郁而芬芳的,现在看他的壁画,也正象他的诗歌一样清新而敦厚。这立即使我们想起苏轼在别处说过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名言。因为王维的诗歌脍炙人口,人们相当熟悉,如今将画风用诗风来一比,不必多事论赞,人们通过联想,便立即产生深刻印象。这种写法相当高明。唐朝名画录论:“其画山水松石,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又说王维的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祗园”以下六句,对王维在开元寺东塔壁画内容的描述,正体现了上述特色。祗园原为古印度憍萨罗国祗陀太子的园林,后为给孤独长者购得,在园中筑精舍,请佛在此说法。苏轼说,王维壁画中的佛门弟子个个都画得具有仙风鹤骨,清奇绝俗,他们一切杂念消除殆尽,心如死灰。至于门前画的两丛竹子,竹节与竹根都画得神采毕具,显示出竹子傲雪凌霜的节概。丛竹枝叶繁茂交错,无法计数,但又枝叶分明,一一都可找出它的源头来。王维画风清淡,苏轼亦以淡笔出之。真正做到了相题下笔,随物赋形。
最后六句,分而复合,又将王维与吴道子的壁画作了比较,指出吴不如王。苏轼说,吴道子的壁画虽然妙绝,但仍然脱离不了画工(职业画师)的习气;而王维的壁画就不同了,他的佳妙之处已超然于形象之外,好比仙禽摆脱了牢笼一样。我看两人的壁画都很神俊,但是对于王维,尤其尊敬佩服,而毫无异言。这段议论,表现了苏轼对于绘画艺术的精辟见解。他一向重神似而反对片面追求形似,要求画家不仅要逼真地画出客观事物的外形,还必须表现出蕴含于客观事物神态中的作者的神情意趣,表现出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他最先提出,要将士人画跟画工画进行区别,除了此诗所述,他在又跋汉杰画山中说得更明白:
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卷。汉杰,真士人画也。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两奇:一是笔势纵横变化,开阖顿挫。方东树昭昧詹言说:“神品妙品,笔势奇纵,神变气变,浑脱溜亮,一气奔赴中,又顿挫沉郁,所谓‘海波翻’、‘气已’、‘一一可寻源’、‘仙翮谢笼樊’等语,皆可状此诗,真无间言。”二是采用史记合传论赞笔法。叙议结合。唐宋诗醇说:“以史迁合传论赞之体作诗,开合离奇,音节疏古,道子下笔入神,篇中摹写亦不遗余力。将言吴不如王,乃先于道子极意形容,正是尊题法也。后称王维,只云画如其诗,而所以誉其画笔者甚淡,顾其妙在笔墨之外者, 自能使人于言下领悟,更不必似画断凿凿指为神品、妙品矣。”
-
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 【题解】 《外储说右下》包括五段经文和相符的说文。依次阐述君臣不能共同掌握赏罚大权、君主要依法赏罚臣下、君
-
此诗侧重于对天神世界的描写。诗人有感而发,由道士夜晚打醮而驰骋艺术想象。前四句写仙界之美,描写吴道士身着青霓袍,腾飞入太空,叩头请求守护天宫的神兽打开宫门,看到的是仙女洗石榴花把白云染成彩云,天帝审阅道士发来的奏章,才知道天下大早,天气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怕见春归,枝上柳绵飞。静掩香闺,帘外晓莺啼。恨天涯锦字稀,梦才郎翠被知。宽尽衣,一搦腰肢细。痴,暗暗的添憔悴。
-
序言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
-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 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 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
韩愈的《原人》即属于听起来似乎为“老话”,其实是“常新”的一类。在经历了千百年以后,重读此文,觉得时间弥久,意义弥新。
-
写作时,正面地、直接地写是实写,侧面地、烘托性地写是虚写,虚写是为实写服务的。写文章要注意实写和虚写的巧妙结合,如果虚实安排得当,就会虚实相生,使实写的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全篇富于变化。 文章可以有:
-
握紧回程的车票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归来?沿着内心的声音走出了很远。那是一处不能与谁分享的风景,一次无法分担的际遇。清醒地发觉,你只属于
-
李白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