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敏昌《钱塘江观潮》写景抒情诗词赏析
钱塘江观潮
浙江东来出海门,万山飞舞随江奔。
山河相凑始一束,定山起处临天根。
左江右海合元气,浮天浴日(1)无朝昏。
况复其中有神灵,能齐四渎(2)同威尊。
作为朝潮与夕汐,洗涤万古谁能论。
我从燕台(3)返南海,黄河波涌江涛翻。
却从镇海楼际望,欲以胜赏谢愁樊(4)。
是时八月秋气骄,寒天惨淡浮云繁。
片帆出没不见影,大江惟有烟一痕。
须臾日色正旁午,潮势欲起居人喧。
沿江酒楼集士女,排身竞出头如鼋。
一霎殷雷起眉际,先声已足惊鸡豚。
百里波涛自汹涌,两崖雾霭相含吞。
一线浮来若飞电,十丈横截如长垣。
银涛白马(5)奋不已,粉廊雪屋还高掀。
天吴呌呶(6)若欲死,神夔(7)踊跃不得蹲。
天门鼓震百灵竦,应龙(8)尾划沧波浑。
横波屈注银河水,寒芒上闪扶桑暾(9)。
谁识碧海横长鲸,已觉南冥腾大鲲(10)。
诡谲万状倏已去,有如造父(11)飞轻轩。
前怒未息后复起,毋乃胥种犹烦冤。
神力岂但辟鱼鳖,气焰尚可倾昆仑。
前射空烦十万弩,倒挽定掣千蹄犍。
湮塞何曾有巨灵(12),叱咤可怜无孟贲(13)。
苍茫奇气几千丈,此身直欲随飞骞。
峥嵘过尽真可惜,变怪若此诚何言。
独叹浮生顷刻耳,安得向此寻其源。
宇宙神物亦复少,沧桑磨灭犹难存。
惟余潮汐自今古,来往劳劳空自烦。
客子迟回竟何幸,反以耳目劳乾坤。
无事定尔留十日,有酒聊堪倾一樽。
倚栏吟罢独翘首,海门(14)风雨愁中屯。
诗词类别:写景抒情
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
相关作品:三门砥柱歌
(1)浴日:语本准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后以“浴日”指太阳初从水面升起。(2)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3)燕台:指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故也称贤士台、招贤台。(4)樊:关鸟兽的笼子。引申为羁绊,束缚。(5)银涛白马:即“白马素车”,喻指钱塘江潮及传说中的潮神伍子胥。用秦秋时伍员死后为涛神的故事。(6)天吴:水神名。呌:同“叫”,呼喊;喊叫。呶:喧闹;喧哗。(7)神夔:传说中的兽名。(8)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9)扶桑: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暾:日初出貌。因指代太阳。(10)南冥:亦作“南溟”。鲲:古代传说中的大鱼。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鲲,大鱼名也。”(11)造父:古之善御者,赵之先祖。因献八骏幸于周穆王。穆王使之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时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大破之,因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12)巨灵:神话传说中劈开华山的河神。(13)孟贲:战国时的勇士。(14)海门: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冯敏昌
冯敏昌(1747—1806),字伯求,号渔山,广西钦州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进士,进翰林院为庶吉士。后升调为户部河南司主事,不久再调为刑部主事。着有小罗浮草堂文集、小罗浮草堂诗集等。
朝代:清代
籍贯:广西钦州
-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呢? 因为我口中所剩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常常作祟,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肃清,从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比
-
《谢天香》全名《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此剧写妓女谢天香和北宋词人柳永由热恋到离别再到成婚的经过故事。谢天香于柳永上京赴试后,因得到开封府尹钱可的帮助,从烟花薄上除了名,获得良人名分; 三年后柳永中状元,
-
午时乘兴出,薄暮未能还。高上烟中阁,平看雪后山。委形群动里,任性一生间。洛下多闲客,其中我最闲。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内容美好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中国最美古诗词,关于美好的诗句,优美的古诗词越多越好。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
-
上片从残春的景象入笔,自然引发一脉凄婉的伤逝情愫。下片切入人事沧桑,抒写凭吊故国的感伤。
-
袁枚《谒岳王庙》 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作者袁枚 (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 人。进士出身,曾任江宁 (
-
是指人对某件事情无成见,持有怎么办都行的随和态度。语出《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孔子的这句话,是指出仕与退隐而言的。《四书集注》在这句话的下面附有孟子的话可作注解:“孔子可以仕则仕
-
晓日提竹篮,家僮买春蔬。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无声但呀呀,以气相煦濡。倾篮写地上,拨剌长尺余。岂唯刀机忧,坐见蝼蚁图。脱泉虽已久,得水犹可苏。放之小池中,且用救干枯。水小池窄狭,动尾触四隅。一时幸苟
-
名言: 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 注释: 格: 探究, 认识。贯通: 融会贯通、领会。 句意: 今日认识一道理, 明日又订识一道理, 积累多了, 就能融会贯通。 出处: 宋
-
作者: 王慧才 【作家简介】耶谢巴尔(1903—1976)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