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
【题 解】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面对日渐衰落的晚唐,诗人要表现的是浓重的历史感,充分抒发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忧伤之情,使忧伤之情变得更加深沉。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此诗是杜牧逝世前不久写的,笔畅墨润,自然简练。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第一、二句写的是晴景,第三、四句写的是雨景。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可谓“尺幅千里”。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的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中国的帝王素来喜欢修建楼台殿宇,“楼台”甚至可以说是国家的标志。楼台被毁或废弃可以视为国家的灭亡。所以一句“多少楼台烟雨中”,即可表现出几百年变幻的感觉。作者以敏锐的眼光,以实写虚,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重蹈南朝灭亡的覆辙,表达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
-
【5398】智能财会及其建设研究(吴践志等著,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5 8万字,2020年11月第1版,98元)△4篇(17章):1 智能财务的基础理
-
水仙子·若川秋夕闻砧 乔吉 谁家练杵动秋庭。那岸纱窗闪夜灯。 异乡丝鬓明朝镜。又多添几处星。 露华零梧叶无声。 金谷园中梦。玉门关外情。 凉月三更。
-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囚 ① 。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 ② 醪 ③ 者,使投诸 ④ 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
-
2001年左右出版的古诗词行书(求几首适合毛笔行书书法的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2001年左右出版的古诗词行书,内容包括颜真卿行书集字古诗,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临创宝典:王羲之行书集字古诗,求几首适合毛笔行书书法的诗词急急@急。诗词实在是太多了 都可以用行书写的 只看自己爱好选择诗词罢了
-
闻驻行春旆,中途赏物华。缘忧武昌柳,遂忆洛阳花。嵇鹤元无对,荀龙不在夸。只将沧海月,长压赤城霞。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楼迥波窥锦,窗虚日弄纱。锁门金了鸟,展障玉鸦叉。舞妙从兼
-
作者: 刘思谦
-
风转云头敛,烟销水面开。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郡静官初罢,乡遥信未回。明朝是重九,谁劝菊花杯?
-
庾信诗《拟咏怀·畴昔国士遇》 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已恩。直言珠可吐,宁知炭欲吞!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 本篇为《咏怀诗》的第六首。庾信十五岁便进入东宫为
-
这是一篇记叙文,抒写作者喜雨的感情,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文中云:“余至扶风之明年”。扶风,旧郡名,即宋之凤翔府(今属陕西)。
-
作者: 余光中 【原文】: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