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底寒松赋并序》原文|翻译|赏析
岁八月壬子,旅游于蜀。寻茅溪之涧,深溪绝磴〔2〕,人迹罕到,爰有松焉。冒霜停雪〔3〕,苍然百丈。虽崇柯峻颖〔4〕,不能逾其岸。呜呼斯松,托非其所,出群之器,何以别乎〔5〕!盖物有类而合情〔6〕,士因感而成兴。遂作赋曰:
惟松之植,于涧之幽。盘柯跨险,沓柢凭流〔7〕。寓天地兮何日,沾雨露兮几秋!见时革之屡变,知态俗之多浮。故其磊落殊状,森梢峻节〔8〕。紫叶吟风,苍条振雪。嗟英鉴之希遇,保贞容之未缺。攀翠而形疲,指丹霄而望绝〔9〕。已矣哉!盖用轻则资众,器宏则施寡。信栋梁之已成,非榱桷之相假〔10〕。徒志远而心屈,遂才高而位下〔11〕。斯在物而有焉,余何为而悲者。
【注释】
〔1〕涧底松:左思咏史诗:“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此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2〕溪:张本作“蹊”。
〔3〕冒霜停雪:左思吴都赋:“绿叶翠茎,冒霜停雪。”李善注:“冒,犯也。”
〔4〕崇:张本作“高”。
〔5〕世说·赏誉篇:殷中军道韩大常曰:“康伯少有标置,居然是出群器。”
〔6〕合:文苑英华作“共。”
〔7〕柢:木根。
〔8〕峻节:美材。
〔9〕(è):山崖。丹霄:天空。
〔10〕榱桷:椽子。晋袁宏诗曰:“森森千丈松,磊砢非一节。虽无榱桷丽,较为栋梁桀。”
〔11〕遂才高而位下:文心雕龙·辨骚篇:“才高者菀其鸿裁。”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子胥位下。”
【赏析】
此赋写于王勃被革职,漂游于巴蜀之际。作者通过对涧底松的描写,抒发其恃才傲物的性格。赋体文发展到王勃时,比六朝时用典明显减少,语言向朴实、清新的特点转化。
-
世间荏苒萦此身,长望碧山到无因。白鹤徘徊看不去,遥知下有清都人。
-
作者在凭吊古代遗迹时,看着斑驳的遗迹,诗人感叹世事无常,随着岁月的侵蚀,再如何雄伟的建筑,显赫的世家,都已经泯灭在时间的长河中了。不好,生字给人有动的感觉,给人一种草木生长的很旺盛的感觉,而更反衬出,吴地的衰败。而有字显然没有生字这么贴
-
东君无情,一时间姹紫嫣红皆黯然失色。而春光却不顾人们的挽留和叹息,仍抛下满天白絮,径自离去,以至作者急得连声呼唤“春住”。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传承古诗词的好处,内容包括传承古诗词的意义,传承古诗词的意义,传承诗词、成语这类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诗词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深刻感悟,视角敏锐,体会独到,因其情真意切,往往引起读者共鸣。古往今来,诗人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大量作品,或忧愁、或
-
东川诗友合,此赠怯轻为。况复传宗近,空然惜别离。梅花交近野,草色向平池。倘忆江边卧,归期愿早知。 作品赏析【朱注】此诗见王原叔本。蔡氏编在多州诗内。今按:成都诗有王侍御郁及王侍御契,此或即其人欤。
-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
过完了长期的蛰伏生活,眼看着新黄嫩绿的春天爬上了枯枝,正欣喜着想跑到大自然的怀中,发泄胸中的郁抑,却忽然病了。 唉,忽然病了。 我这粗壮的躯壳,不知道经过了多少炎夏和严冬,被轮船和火车抛掷过多少次海角
-
陕南出好水,好水养好茶,陕南人的茶杯不缺好茶水。茶是口粮,亦是亲水的五谷。陕南人习惯把茶杯唤作茶碗。其实常是一只搪瓷缸子,缸身绘着
-
作者: 徐坤 【作品简介】长诗《迦马耶尼》是印度现
-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