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唝曲二首》情诗三百首赏析
罗唝曲二首
作者: 刘采春
【原诗】: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1)。
朝朝江口望(2),错认几人船。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3)。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4)。
【译意】:
不要作商人的妻子,把金钗扔在地上当着金钱卜卦。
常常站在江口远望,错认了好几人的来船。
那年离别那天,只晓得他住在桐庐。
桐庐见不到他的人,现在得到广州来的书信。
【点评】:
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罗唝犹来罗。”即“回来吧”之意,盼望远行之人回来。第一首诗,诗人将笔触伸入到女子的内心世界,将女子盼夫时既悔、既恨、又爱的复杂心理表现得生动细腻。诗中“错认”二字妙绝,它十分生动地勾勒了这位女子主观幻觉破灭的心理历程即从希望到失望,又从失望中重新萌发出更大的希望。读者仿佛看到她踮脚远望的急切神态和忽喜忽悲的种种丰富的表情。
第二首诗仍然写商人妇的相思和苦闷。首句“那年”起笔,说明离别时不是去年,前年,而是有一些年头了,但是闺妇记得的便是丈夫去了桐庐经商。桐庐对于家住在秦淮河一带的闺妇来说就已经够远了,现在忽然接到他从更遥远的广州的来信,归家团聚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抒情之法有借景言情、议论言情和叙事言情。此诗写情,尽寓于淡淡的叙事之中。诗的四句,仿佛是闺妇在自言自语:离别的时候,丈夫不是说只住在桐庐吗?为什么今天忽然收到一封广州来的信呢?原来我久盼不归,他早已离开桐庐去更远的广州了。女子在平静地娓娓叙说,但内心却随着丈夫的行踪而波澜起伏,希望又失望,失望中又得到一纸书信的慰藉。真是回味无穷,深情无尽。
两首诗直抒胸臆,质朴纯真,构思巧妙,于平淡之中见隽永,具有强烈的艺术生命力。相传采春一唱此罗喷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
-
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于饮食馕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齐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尝嗔怒,经霖雨绝粮,遣婢籴米,因而逃窜,三四许日,方复擒之。房徐曰:“举家无食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翻译:花朵繁杂盛开愈发令人着迷,只有浅草方能没有马蹄踏过。
意思:花朵繁茂,美丽得让人眼花缭乱,只有没有经历过繁忙的马蹄踏过的浅草才能保持纯净。
上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
下一句:浅草才能没马蹄。
拆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
拆挂令·西陵送别 张可久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 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 烟水悠悠
-
第 五 章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
“夏木荫浓”,这是三十年代我投考江苏省立常州高中时的作文试题。当时感到这题目太深奥,很难发挥。因之我每见到浓荫的树木,总会联系到那试题,想从中悟出点什么道理来。一直到学习艺术后,才深深体会到树木之美,
-
冠盖相望起隐沦,先生那得老江村。古来真遁何曾遁,笑杀逾垣与闭门。
-
作于:(1931年)《鲁迅书简补遗》有这首诗,末题“未年之冬戏作,录请坪井先生哂正,鲁迅。”坪井是上海的日本[竹条]崎医院的医生,曾给鲁迅的儿子海婴治痢疾。①《战国策·赵策》触□(上“龙”下“言”)说赵太后,触把自己的小儿子托给太后,要太后
-
【名句】君子不为其所不为,小人为其所不为 语出唐代皮日休《鹿门隐书》。君子不做不应当做的事,小人则做不该做的事。说明根据一个人的行事即可看出他究竟是君子还是小人。
-
作者简介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1883—1963),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处在美国诗坛核心地位的诗人,也是对美国当代诗歌影响最大的诗人。他的职业是儿科医生,有人认为,他是契诃夫以来最重要的一位文人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