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之石》情诗三百首赏析
渐渐之石
作者: 杨笃文李青山 【本书体例】
【原文】:
渐渐之石(1),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遑朝矣(2)。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3)。山川悠远,曷其没矣(4)。武人东征,不遑出矣(5)。
有豕白蹢(6),烝涉波矣(7)。月离于毕(8),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遑他矣。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周王朝时将士东征的诗。全诗三章,均用赋法,描写了东征途中山川艰险,道路迢迢,风雨相随,劳苦备尝的情景,抒发了将士们不堪其苦的怨情,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厌倦征战、期望和平的主题。以景抒情、赋事,是该诗最大的特色。
第一章与第二章写的是山路行军的情景。均以描写“渐渐之石”开头,山石陡峭险峻,迎面而立,仰起头来,都望不到它的顶。将士们行进在这重峦叠嶂、冲波激浪、曲折回环的路上,涉过一条条溪流,跨过一道道沟壑,翻过一座座山头,漫漫的征途没完没了,深险绝地无穷无尽,因而禁不住发出“维其劳矣”、“曷其没矣”的浩叹!艰苦劳瘁的行军啊,哪年哪月才能结束?其哀怨之情,疲惫之感溢于言表。
第三章写的是傍晚风雨就要来临时行军的情景。“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这四句写成群的白蹄猪,争先恐后地拥挤着、相伴着涉过溪流;月亮靠近天毕星,一场大雨就要来临。这时,行军一天的将士们,已经顾不得极度疲劳,加快步履,兼程奔波。但是谁知道,他们能不能躲过这凄风吹、苦雨淋?能不能避开这更加艰苦难行的泥泞之路?
各章先叙后议,景为情设,情因景发,客观景物的描写烘托渲染出浓烈的主观感情。将士们的困顿危苦,愁怨忧伤,步履之艰难,神情之惶悚,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给人以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之感。
-
合沓牵数峰,奔地镇平楚。中间最高顶,髣髴接天语。
-
独自上孤舟。倚危樯目断。难成暮雨,更朝云散。凉劲残叶乱。新月照、澄波浅。今夜里,厌厌离绪难销遣。强来就枕,灯残漏永,合相思眼。分明梦见如花面。依前是、旧庭院。新月照,罗幕挂,珠帘卷。渐向晓,脉然睡觉如
-
【4034】管道的故事(〔美〕贝克·哈吉斯著,赖伟雄译,四川人民出版社,7 6万字,2018年9月第2版,38元)△共三个部分:[1]我们生活在提桶
-
一 “你妈这人就是脾气坏。”当年,婆婆做家务时的消遣“小零食”里必定有这“一口”。 我吃着婆婆买的零食。吃人嘴软,我附和婆婆,
-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
秋来不见渼陂岑,千里诗盟忽重寻。大木百围生远籁,朱弦三叹有遗音。清风卷地收残暑,素月流天扫积阴。欲遗何人赓绝唱,满阶桐叶候虫吟。
-
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古诗词(小学生汉字规范书写大赛常见古诗词积累)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生汉字规范书写大赛常见古诗词积累,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全部词语~,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全部词语~。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上一句:欲渡黄河冰塞川, 下一句:将登太行雪满山。 翻译和意思:我想要渡过黄河,但河面被冰所堵塞,就像是一座冰堆起来的山川。
接下来,我将登上太行山,山顶上积满了一片片的雪。
【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译注】想渡黄河,河中却塞满了冰块,想攀 -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