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观止·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鉴赏

古文观止·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注释】 ①宦者: 即宦官,也叫太监。女祸: 指由女人造成的灾祸。女人是祸水,是夫权社会形成的历史偏见。②硕士: 旧指学问渊博的人。③帷闼: 指宫室之内、皇帝身边。帷,帷幕。闼(ta),小门,此指宫廷之门。④资: 口实,资本。⑤斯: 副词,就。捽 (zuo): 拔,揪。⑥唐昭宗时,宦官刘季述作乱,曾囚禁昭宗。刘失败死后,宦官照样把持皇帝,于是宰相崔胤外结梁王朱温以诛杀宦官。

【译文】 自古以来,宦官败乱国家,本源比女人造成的祸害要深。

女人,单靠美貌取宠,而宦官的危害,可不是单单一种原因啊。由于他们的差事是亲近又经常的,他们的用心是专一而能忍耐的,故能用一些小小的好事使人满意,用一些小小的忠诚来巩固人们对他的信任,这就使帝王必然信任亲近他们。等帝王已经相信他们了,就用祸福利害来把持帝王。虽有忠臣贤士在朝廷,但帝王认为离自己远,不如那些在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亲近的人可靠。所以前后左右贴身的人一天天更加亲近,而忠臣贤士一天天更加疏远。帝王的处境就一天天更孤立。处境越孤单,恐惧祸乱之心就更迫切,进而把持帝王的人的地位就一天天更牢固。于是君王的安危决定于宦官的喜怒,祸患就潜伏在宫廷之内了。而过去所谓可依靠的,却正是祸患所在了。等危害已深才觉察时,想与疏远的大臣图谋身边左右的亲信,办缓了,则纵容祸患越深; 搞急了,则会被宦官挟持君王作人质。即使有圣人智士,也没法替他谋划。即使谋划了也不可能实行,如果施行了也不能成功; 到了极点,则两败俱伤。所以,危害大的亡国,其次也会害死自身; 并且使奸猾的豪贵以此为借口起事,以至挖尽宦官同类,杀光他们以使天下人心大快才算完。这是以前历史所记载的宦官之祸经常如此,并非一朝一代啊。

那做帝王的,并非愿意在宫内纵养祸害而在宫外疏远忠臣贤士,是由于逐渐积累而成的情势迫使他这样。至于女色的诱惑,不幸如不觉悟,则祸害就到了; 如一旦觉悟,提起扔掉就可以了。但是宦官的危害,即使想悔悟,那处境也让你去不掉啊。唐昭宗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所以说: 宦官为害比女祸深,就是指这种情况。不应该以此为戒吗!

【鉴赏】 本文是节选新五代史·宦者传后部评论的一部分,题目为后人所加。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王朝政治中反复出现的现象; 女人乱政,也是封建专制统治中常有之事。宦女之祸,究其根源在于封建帝王为驾驭独裁统治而产生的极端私心,以为妻妾、宦官不会危及统治,可以信任纵容。宦女本身不应承担主要责任。欧阳修作为封建文人,没有指出这一点,而把封建王朝的衰亡归咎于宦官和女人,是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的。

文章开宗明义: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然后具体描述了宦官的习性和通过小善、小信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分析了帝王纵养、积重难返的后果,最后比较与女色之祸的不同特点,得出结论: “故曰深于女祸。”全文首尾照应,分析细密,逻辑严谨,有较强的说服力。

猜你喜欢
  • 国学名句“莫望中州叹黍离,元和圣德要君诗”出处和解释

    【名句】莫望中州叹黍离,元和圣德要君诗 语出宋代辛弃疾《定风波》词。不要遥望着中原徒叹荒凉,本朝的收复大业需要你写出雄壮的诗篇!说明创作应当为现实斗争服务。这是作者关于文学功用的基本思想。

  • 李白《观放白鹰其二》全诗赏析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言燕雀莫相啄。【口卓】自有云霄万里高。

  • 高适《古大梁行》全诗赏析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全盛须臾那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馀草木根。暮天摇落

  • 《魏武杀人》原文|翻译|赏析

    晋·裴启魏武云:“我眠中不可妄近2,近,辄斫人不觉3。左右宜慎之4。”后乃阳冻眠5,所

  • 杜甫《晚晴》全诗赏析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书乱谁能帙,怀干可自添。时闻有馀论,未怪老夫潜。 作品赏析【杜臆】朝雨而晚晴,乃同日所作。何逊诗,“褰裳对晚晴。”村晚惊风度①,庭幽过雨沾②。夕

  • 苏轼《正月九日,有美堂饮,醉归径睡,五鼓方醒,》全诗鉴赏

    众人事纷扰,志士独悄悄。何意琵琶弦,常遭腰鼓闹。三杯忘万虑,醒後还皎皎。有如辘轳索,已脱重萦绕。家人自约饬,始慕陈妇孝。可怜原巨先,放荡今谁吊。平生嗜羊炙,识味肯轻饱。烹蛇啖蛙蛤,颇讶能稍稍。忧来自不

  • 李白《少年行》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少年行》共有两首,前一首为七古而非绝句,但都是描写豪宕俊逸的少年形象。前诗以荆轲等古代豪侠之士的典故,表现少年的豪侠之气;这

  •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出处】唐岑参《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 【意思】 在秋天的夜里,我一边散步,一边观赏这清凉的夜空景色,同时也怀念着幽居山中的你;想那空旷的山中,此时必已静寂无人声,

  • 宋词典故“烂柯”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烂柯 【出典】 见“石室棋半局”条。 【释义】 传说晋时王质入山伐木,遇仙人弈棋,质坐观未久而斧柯已烂。后因用为咏神仙、弈棋或世事变迁的典故。 【例句】 ①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

  • 《古文观止·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鉴赏

    古文观止·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① 匹夫而为百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