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杂诗(选二)》情诗三百首赏析
感旧杂诗(选二)
作者: 黄景仁
【原诗】:
其一
风亭月榭记绸缪(1),梦里听歌醉里愁。
牵袂几曾终絮语,掩关从此入离忧(2)。
明灯锦幄珊珊骨(3),细马春山剪剪眸(4)。
最忆濒行尚回首(5),此心如水只东流。
其三
遮莫临行念我频(6),竹枝留涴泪痕新(7)。
多缘刺史无坚约(8),岂视萧郎作路人(9)。
望里彩云凝冉冉,愁边春水故粼粼(10)。
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11)。
【译意】:
其一
回忆与她在轻风月下的亭榭里幽会的缠绵;在梦里听到她婉转的歌声,在酒醉时也感受到深深的离愁。
她常常牵着我的衣袖,轻声细语,诉说缠绵;而当她掩门而去,我便沉入了无尽的忧愁之中。
在华灯明烛、锦幄高张之下她骨秀姿丰、体态飘逸,与她骑马出游赏春时,她的明眸炯炯有神、摄人心魄。
最让人思忆的是,临分别之时,她还不断回首,依依不舍;我这颗思念的心啊,就像流水一样,永远向东流去,一直不停歇。
其三
分手之际,请不要频频顾念我,也不要为过去的事伤心,竹枝已被泥土玷污,当时的斑斑泪痕已被新的泪痕掩去。
你嫁给他人,主要还是因为我如唐代的刺史杜牧没有坚守信约,难道这样,你就能把自己所爱过的萧郎当作路人吗?
望穿冉冉升起的彩云,我惆怅不已;忧愁就像无边的春水,依旧波光粼粼。
珊瑚百尺,明珠千斛,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不能使美如罗敷的她回到自己身边,因为她早已不是未嫁时的她了。
【点评】:
感旧杂诗四首是与绮怀组诗同题材的作品,内容是追怀过去的一段爱情经历。这里是第一、三首。
第一首诗选择最具典型意义,最富于特征的片段描写任务,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能够透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白居易采莲曲中“逢郎欲语低头笑”,李清照点绛唇词中“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等,皆用此等笔法。这首诗运用这种很有特色的艺术手法,已臻化境。牵袂絮语写尽恋人间的情意绵绵;珊珊骨、剪剪眸,勾勒出情人楚楚动人的姿容。尤其是“最忆濒行尚回首”一句,把临别时的千种柔情、万般恩爱都寓于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之中,极具艺术魅力。
第三首诗情人已委身他人,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再难回到自己的身边。对于这种爱情悲剧,唐诗人张籍在节妇吟中有“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感叹;崔郊赠去婢有“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悲伤。这首感旧则用“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二句,为被埋葬的爱情唱了一曲沉痛的挽歌。这两句,将诗人内心深处的伤感、悔恨、遗憾、无奈等感情,表现得深沉委婉,给人缠绵悱恻之感。
-
杀群牛喻 【原文】 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头牛,常驱逐水草,随时餧食。时有一虎,啖[1]食一牛。尔时牛主,即作念言:“已失一牛,俱
-
杨慎引俗谚释密云不雨 作者: 郭蕴斌 【本书体例】
-
【附】老头挪书房(朱纯遗作)搬入这栋高楼近六年,算是有生以来住得最宽敞的。装修由老头一手操办,他做过木工,有这方面的爱好。装修后,
-
这句国学名句“贪贾三之,廉贾五之”出自《论语·卫灵公篇》。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做生意要谨慎遵守三个原则,即“贪贾三之”,意思是做生意要遵循“三无原则”,即不贪图暴利、不牺牲道德、不违法乱纪;同时要遵循“廉贾五之”,意思是做生意要具备“五个廉洁原则”,即不贪污受贿、不偷税漏税、不假冒伪劣、不欺压顾客、不竞争不正当。这句名句告诫人们在经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诚信守法、廉洁经营的原则,不得违背道德伦理,以
-
《透明的夜艾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一 透明的夜。 阔笑从田堤上煽起 一群酒徒,望 沉睡的村,哗然地走去 村, 狗的吠声,叫颤了 满天的疏星。 村, 沉睡的街 沉睡的广场,冲进了 醒的酒坊。 酒,灯光,
-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作品赏析思乡诗也。注:1: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南山,昌谷之女几山也。2: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好诗歌是美文,好小说是美文,好论文是美文,一条写得好的手机短信,或一段能让人会心而笑的笑话也是美文,用通俗的讲法,写的好的文章,就是美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经典爱情美文(通用40篇),希望有所帮助!
-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名句】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 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出处】唐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译注】我原本就像楚国狂人接舆, 唱着凤兮凤兮的歌嘲笑孔丘。楚狂 人:指春秋时楚国人接舆。孔子曾到楚
-
《庄子》 秋水时 ① 至,百 ② 川 ③ 灌 ④ 河 ⑤ 。泾流 ⑥ 之大,两涘 ⑦ 渚崖 ⑧ 之间,不辩 ⑨ 牛马。于 ⑩ 是 (11) 焉 (12) 河伯 (13) 欣然 (14) 自喜,以 (1
-
《凡读书既如古人面命,何书不当以敬对之!若不衣冠端坐看书,即是侮慢古人,须深戒之.》
《凡读书既如古人面命,何书不当以敬对之!若不衣冠端坐看书,即是侮慢古人,须深戒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