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全集《杀群牛喻》译文赏析
杀群牛喻
【原文】
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头牛,常驱逐水草,随时餧食。时有一虎,啖[1]食一牛。尔时牛主,即作念言:“已失一牛,俱不全足,用是[2]牛为?”即便驱至深坑高岸,排着坑底,尽皆杀之。
凡夫愚人,亦复如是。受持如来具足之戒[3],若犯一戒,不生惭愧,清净忏悔,便作念言:“我已破一戒,既不具足,何用持为?”一切都破,无一在者。如彼愚人,尽杀群牛,无一在者。
【注释】
[1] 啖:吃或给别人吃。
[2] 用是:因此。
[3] 具足之戒:出家人应该遵奉的所有戒律。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二百五十头牛,他经常赶着这些牛到水草丰美的地方,让它们能随时随地得到饲料。后来有一只老虎吃掉了一头牛,牛主人便想:“我已经失去了一头牛,数目已经不足二百五十头了,还要这些牛做什么呢?”于是他就把其余的牛驱赶到一个深坑里,将它们推到坑底全部杀死了。
世上的愚人也是这样。当他们受持了如来二百五十条具足戒,但如果违反了其中一条戒规,心中非但没有产生惭愧之情,也没去真诚地忏悔,反而这样想:“我已破了一戒,已经不是具足受持了,那我还持戒干什么呢?所以就将一切戒律都破掉,不再受持任何一条。就像那个愚蠢的放牧者,把牛全部杀掉,没有留下一头。
【评析】
从这则短小的故事中,我们足以看出牛主人的愚昧,这种极端主义是极不可取的啊。以小见大,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极端,不要因为看到人家的一点小过失,就认为这个人无可救药。我们不可吹毛求疵,也不可求全责备,一定要记住: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故事征引
其实回头并不难
有一天,师父吩咐大和尚与小和尚结伴下山,要他们去镇上购买粮食。去镇上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远路,需要绕过一座大山,趟过一条小溪,一个来回就得花一整天的时间;另一条是近路,只需要沿山路下来,再过一条大河即可,不过河上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独木桥,谁也不知道哪天就会桥断人翻。
大和尚和小和尚自然走的是近路,他们轻轻松松就下到了山下,正准备过这个独木桥。这时候,细心的大和尚发现独木桥的前端有一丝断裂的痕迹。他赶紧拉住小和尚说:“慢点儿,这桥恐怕是不能过了,太危险了,看来今天我们得回头绕远路了。”
小和尚经大和尚的提醒,也看到了桥的断痕,但他甚是迟疑,说:“回头?我们都走到这儿了,还能回头吗?过了桥可就是镇上了。”
大和尚知道小和尚性格倔强,便不再言语,只是走到了小和尚的前面,并随手捡了一块石头扔到木桥上。“砰”的一声,腐朽老化的独木桥应声而落,碎入湍急的河流中。
在回头的路上,小和尚感激地对大和尚说:“师兄,刚才幸亏你投石问路,要不然我可要葬身鱼腹了。”大和尚不无深意地说:“只要懂得放弃,其实回头并不难。”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出处】唐王维《竹里馆》。 【译注】独坐在深密的竹林里没人知道,只有明月来相照。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夜树林的 幽深静谧。 [例]西昌位于安宁河谷,南 邻邛海,山林
-
文艺复兴诗歌 “文艺复兴”这个术语曾引起许多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考易出的古诗词,内容包括高考常考的诗句,高考易考到的诗句,高考易考到的诗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
伏挺行舟值早雾诗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渔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作者简介伏挺(?
-
在冷漠如冰雪般的专制史册中,真正能如梅花般灿烂的历史红颜愈来愈珍稀。我们祖先大多擅长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孙子兵法抑或三十六计,而
-
柳亚子京口感怀并序(1929年)四月携佩宜、馨丽、少屏至京口,既游金山及北固,遂渡江而登焦山,下榻松寥阁,抚事怀贤,辄成一律。天堑长江
-
春来六十日,笑口几回开。会作堂堂去,何妨得得来。倦游行老矣,旧隐赋归哉。东望峨眉小,卢山翠作堆。
-
著名作家叶灵凤先生曾这样描述他在纽约买到的一张铜版画:“画面是一间藏书室,四壁都是直达天花板的书架,在一架高高的梯凳顶上,站着一位
-
处士王复,家于钱塘,为人多技能而医尤精,期于活人而已,不志于利。筑室候潮门外,治园圃,作亭榭,以与贤士大夫游,惟恐不及,然终无所求。人徒知其接花艺果之勤,而不知其所种者德也,乃以名其亭,而作诗以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