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因赠》诗意|阅读答案
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
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
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
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这首诗的原题文字较长,是说明性的: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这是说,读卢子蒙的旧作,发现其中有不少与元稹唱和之作,此时元稹已死,读来令人感今伤昔,因而写此诗赠给卢子蒙。
卢子蒙,名贞,是元稹的好友,与元稹多有诗唱和;白居易与元稹的关系更为密切,他们二十几岁便相交,在华阳观他们曾共同读书,并在元和元年同科及第,在患难中二人互为知音,在给元稹的信中说, “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白居易此诗作于会昌元年(841年),元稹已早在十年前身故。此诗是借给元稹旧友写赠诗悼念元稹的。
这首诗的首联是说,早年就知道元稹有吟咏你的诗,你们是知心好友;对于朋友的朋友,本该早就相识才对,今日了解你的为人以后,深感“恨与卢君相识迟”了。这是把对于亡友的怀念之情,转移于他的朋友身上。这种思想情态表明原有的友情深厚,不因人之生死而消歇,只是以不同形式在继续表现着。
第二联接着首联的“早闻”,写今日展读卢子蒙旧卷中与元稹唱和诗的感怀。诗的重点仍在元稹身上,表明,诗卷中因为多有赠元稹的诗,作为他的朋友,感到特别珍贵。白居易在平易的叙述中,寄寓着深情厚意。
第三联“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诗人把悲悼之情写到了最为强烈地步。诗人读着手中的这部诗稿,不禁感于心而热泪长流,但是与卢子蒙互相对看一下,都想把眼泪擦干,不想让自己的悲痛太影响了对方,可是悲痛又是必须宣泄的,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话来驱遣悲情,也只好让热泪洒落了。白居易此刻悲情不已,还有他的特别伤心事,这一点卢子蒙是不会知道的,白居易把心事说给了卢子蒙。
第四联把“相看”转换到写“闻道”之事: “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诗人在览卢子蒙与元稹的唱和诗之前,就听到有从咸阳来河南的朋友说,在咸阳奉贤乡洪渎原的元稹墓上,白杨树已经抽枝三丈了,这讯息使他特别伤心。白居易自从大和三年离开长安,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此后一直未回朝廷。大和五年元稹卒于武昌任所,白居易正在河南,给元稹写了墓志铭,他始终没缘到元稹墓前一吊。今日在河南洛阳——元稹的家乡,听到元稹坟上的白杨长高的讯息,不禁感今伤昔,悲痛万分。真情具有朴素的美,是天然的诗,白居易以白描手法自然地展现了出来。
这首诗前四句一气呵成,五六句也不求对仗,完全不受律诗的规格的限制,我心我手,情到诗成,自成一格。宋代的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前四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即学此诗法。可谓“文无定法,文成法立”。
-
安宁·只为这一程璀璨的光阴安宁亲爱的弟弟,不知我走的时候,放在床头的那封信,你究竟是漫不经心地看过便丢在一旁,还是在一丝丝愧疚的牵
-
曾向空门学坐禅,如今万事尽忘筌。眼前名利同春梦,醉里风情敌少年。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
-
《水浒传》的好汉一百零八位。谈歌相信,能一个不落记全了这份名单的读者,不多。可是,西门庆这个人物,读者大概都不会忘了。西门庆是什么
-
满江红·怀子由作 苏轼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
-
[清]秋瑾 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琼楼傍古岭。 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 秋瑾的这一组咏梅诗共十首,作于一九○四年出国之前。这里选的第十首。主要赞美梅花耐寒、清高、不慕富贵的品格。 首句说,梅花
-
《诈伪无诚信,智者所弃捐。》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作者: 〔苏联〕彼·杰多夫 【原文】: 我又想起了我
-
[南朝]民歌 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 本诗是南朝新乐府民歌《清商曲辞·吴声歌》,紧承“落日出前门”一首。 “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女主人公“孤芳自赏”之后,立刻又意识到,
-
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犹余好名意,满树写天书。 作品赏析原题: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二首
-
仁者杀身以成名,君子有死而无贰。|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仁者杀身以成名,君子有死而无贰。》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