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其十)》
[清]秋瑾
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琼楼傍古岭。
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
秋瑾的这一组咏梅诗共十首,作于一九○四年出国之前。这里选的第十首。主要赞美梅花耐寒、清高、不慕富贵的品格。
首句说,梅花高洁的姿态,是不怕雪霜侵袭的。冰姿,指梅花高洁的芳姿。“冰姿不怕雪霜侵”,也比喻作者自己,为了祖国的事业,而不怕周围环境的恶劣。
次句说,梅花羞于依傍富贵人家的楼阁生长,而喜欢依傍着古老的山岭生长。琼楼,本指仙界的楼阁,这里比喻富贵而有权势人家的楼阁。古岭,原指古老的山岭,这里指孤山,林和清隐居的地方。“羞傍琼楼傍古岭”,写出了梅花不慕荣华富贵而自甘寂寞的清高品格,也比喻作者不趋炎附势、傲岸刚直的品格。
诗的三、四句说梅花的这种风范是由于它本喜欢不同一般所形成的,岂肯因贪爱富贵而改变自己的本性呢?标格,风范,风度。独立好,就是“好独立”,喜欢不同一般。“标格原因独立好”写出梅花的不凡。负,辜负。伤心,指梅花芬芳高洁的本色。“肯教富贵负初心”写出了梅花不慕富贵的特点,是对第二句“羞傍琼楼傍古岭”一句的补充,更进一步写出了梅花的坚贞。
这首咏物诗,赞颂了梅花的芬芳高洁、坚贞不凡。咏物是为了言志,在这首诗中,实际上也都是作者以梅自喻,表现了作者傲岸不群、坚强不屈的品格。古语说:“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诗中的梅花,正具有着“勿学柔弱苗”的这样一种形象;而作者也正是这样的一位“立身者”。
-
南朝宋·范晔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 ② 也。……后特征 ③ 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 ④ ,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⑤ 。及 ⑥ 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⑦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 ⑧ ,以刀
-
李白--《送友人入蜀》 【内容】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赏析】: 这是一
-
【原题】:汪正夫云已厌游湖上顾予犹未数往遂成长篇寄之
-
鲁迅的《出关》通过描写关墙上种种遮挡物的变化,传递了他对时代转变的思考。文章从描绘外貌到引申深层含义,触动人们的心灵深处,警示人们注意时代变迁。通过对文章的赏析和注释,我们更能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也更能感受到他独特的文风。这篇文章是我们了解鲁迅,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
[南朝]民歌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读曲歌·打杀长鸣鸡》是一首南朝民歌, 《乐府诗集》卷四十六收入《清商曲辞·吴声歌曲》。 南朝民歌的特点之一是含蓄委婉,但具体到各篇
-
一樽聊接故人欢,百岁堪嗟鬓渐残。莫见白云容易爱,照湖澄碧四明寒。
-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
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
-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