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江城子》诗意|阅读答案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是一个多有伤离之事的诗人,而一有伤离之事,他又激动得十分深痛,他的诗情与手笔又特具这方面的抒发能力。所以秦观这方面的词也就别有风格。这首江城子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一个春天的日子,诗人又来到了他熟悉而又记忆深刻的西城,这时城外的杨柳垂延柔条,在春风中拂弄。这个地方,这棵杨柳,这个春天的季节,在记忆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切了,使人离忧之情顿发于心,以致伤离之泪也长流不止。
秦观是一个从不隐瞒真情的诗人,他直接写出了“动离忧,泪难收”的具体原因: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原来在这个杨柳岸边,他曾与情人分别。那时的情景,他还清楚记得,她依依不舍地阻拦远去,曾把归舟的船缆系于树身之上,当时想必是心中早已认定: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他还是一纵归舟,离开了这里的春天、杨柳、朱桥、绿水,以及深情爱侣。作者重来这杨柳系归舟之处,所见的景物依稀似旧,尤其是分手所在的碧野朱桥,以及桥上的深情话别,有的是眼前可见,有的回味可想的,但却是“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是恨悔当年轻易离开此地,别却情侣,以致才落得个“人不见,水空流”的结果。秦观抱着深沉的离恨,写下了回舟已晚的伤情录。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事是不可追回的,其势有如流水东逝,落花成尘。在这首词中,秦观主要感慨的是两件事:一是连心的情侣不知去向,二是自身在贬逐飘流中老去年华,时不我待。这使作者不能不深沉慨叹: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往昔的情事,逝去的年华,对于经历者来说,都是无休无止的恨端,怀着这种回忆,望山则恨满于山,观水则恨溢于水。伫立于杨柳岸边的诗人秦观,顿觉恨情如江中流水,悠悠难尽,并且不知如何是了。白居易长恨歌的结尾断言: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秦观留在江城子中的怅恨,以及一切如此的幽愁暗恨,就是在太阳和大地老去了的世纪,也会与人类同在不休的。
怀着无休无止的离恨,诗人也试图得以解脱,他离开了杨柳岸边、碧野朱桥,登上了一座高楼,谁知在这里也摆脱不了那些牵情惹恨之物:扑面的飞絮濛濛,飘飞的落红阵阵,令人依然想到西城杨柳,想到逝去年华,不禁感时、伤事,痛情于“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本词开篇处诗人旧地重游已是“动离忧,泪难收”,到此刻,更是恨意转深,愁涌如潮,放眼春江流水,觉得入目的江流全都是自己的泪水,并且,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后主虞美人回忆往昔,写出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诗句,今日之秦观,愁胜李煜,江流难尽。
秦观是一位一生不得志的诗人,生活中常以愁为伴,所以词中多写“愁”字: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满庭芳)“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这里的“愁如海”的诗句,使同辈诗人黄庭坚为之倾倒,至不敢和;时人有的则从此断定秦观如此心劳情损,必不久于人世,已而果遽死于放还途中的藤州华光亭。
-
古文观止·清文·黄宗羲·原君 有生之初,人各
-
淡荡素商行暮,远空雨歇,平野烟收。满目江山,堪助楚客冥搜。素光动、云涛涨晚,紫翠冷、霜[山献]横秋。景清幽。渚兰香谢,汀树红愁。良俦。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浅酌低吟,坐中俱是饮家流。对残晖、登
-
【原题】:奉次毕司空与客对弈谢答张侍御惠酒之作是日司空招予出城不及赴
-
万山潭作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题解孟浩然隐居家乡期间,
-
秦观《次韵子由题平山堂》 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 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树宽。 ② 雨槛幽花滋浅泪,风卮清酒涨微澜。 ③ 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 ④ 【注释】 ①子由:苏辙,字
-
春日赋示杨生子掞 四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 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
-
中山狼: 比喻恩将仇报、没有良心的人。原是一则民间流传的寓言。唐朝人姚合、宋朝人谢良、明朝人马中锡先后根据寓言写成传奇小说,叫《中山狼传》,收在明代的《合刻三志》《古今说海》和清代的《明文英华》《东田
-
十二层楼敞画檐,连云歌尽草纤纤。空堂病怯阶前月,燕子嗔垂一行帘。
-
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张
-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 ① 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 ② 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 ③ 者。五者一物纰缪 ④ ,民莫得其死。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