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皇太一》情诗三百首赏析
东皇太一
作者: 郑文 【本书体例】
【原文】:
吉日兮辰良(1),穆将愉兮上皇(2)。抚长剑兮玉珥(3),璆锵鸣兮琳琅(4)。
瑶席兮玉填(5),盍将把兮琼芳(6)。蕙肴蒸兮兰藉(7)奠桂酒兮椒浆(8)。
扬袍兮拊鼓(9),疏缓节兮安歌(10),陈竽瑟兮浩倡(11)。
灵偃蹇兮姣服(12),芳菲菲兮满堂(13)。五音纷兮繁会(14),君欣欣兮乐康(15)。
【鉴赏】:
这首歌分四层写。首先一层是祭祀时开始唱的,赞扬既选择一个美好的日子,又选择一个祭神的美好时辰。大家恭恭敬敬愉快地来祭祀东皇太一。于是巫师摸着手中长剑的玉珥,使它发出叮和谐的响声,表示祭祀开始了。第二层写的是:人们用精美的草席铺设的神座,已经用玉石镇压得平平整整。这时恰好是祭天的时候。这就应当把琼浆陈列出来,把肥牛放在香草砌成的柴堆上烤着,并在火堆旁奠上些桂酒和椒浆。第三层写的:奠酒之后,鼓师们扬起鼓槌敲起鼓点,合唱队伴着鼓点,用舒缓的节奏,安详歌唱。随着竽、瑟齐鸣,曲调变成活活泼泼,大家就纵声高唱了。第四层写:巫师们穿着姣美的服装,跳出丰姿绰约的动人独脚舞,祭场上香烟缭绕,飘扬着各种音符交织而成的乐曲。这样一来,东皇太一高高兴兴,人民也因此享受安乐。由此可见:本歌写的怎样开始祭祀,怎样进行祭奠,怎样歌,怎样舞,一直写到人神同乐,达到了祭祀的目的。虽然篇幅不多,却把各个过程活生生地写出来了,令人读了之后,仿佛看到当时举行的祭祀。
关于“东皇太一”究竟为何神,王逸楚辞章句的星神说,姜亮夫屈原赋校注等的天神说,郭沫若屈原赋今译等的上帝和楚国的至上神说,孙常叙楚辞·九歌十一章的整体关系的战神说,虽各有其理由,亦各有其不足。“太一”一词,在先秦典籍中,多半以为哲学概念。楚辞在后,于是一般以为九歌中的“东皇太一”是从哲学概念“大一”生长出来的。实际应该是实体在前,概念在后,问题是“太一”最初是在什么时候成为天体,进而成为天神。我在1962年甘肃师大学报·驳(九歌作于汉代诸证〉中曾说:
考史记·殷本纪:“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殆承荀子·成相成与世本而来。但卜辞只有大一,无天一。罗振玉氏言天乙是大乙之讹,共说甚确,又卜辞屡见唐字,且其位居首而与大丁、大甲连文,则唐即是汤当无可疑。博古图载齐侯鎛钟铭云:“成汤,有严在帝所,旉受天命。”又云:“咸有九州,处禹之堵。”而商颂赞美成汤,也几乎和禹相等。就现存有关成汤的材料说,他在商朝,不但是受天命的人王,而且是执掌宗教权力的巫师。在他死后,被好鬼的殷人升华为神,是很自然的。庄子·大宗师:“傅说得之以相武,奄有天下,乘车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楚辞·远游:“奇傅说之托辰星兮。”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子二人,曰阏伯、实沉,不相能,日寻干戈,以相争讨。帝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长为商星,迁实沉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这些都是人而成星的例子。然则后人进一步把神化了的汤升华为列星,这也是很自然的。所以墨子对汤诛桀之前,有“天乃命汤镳宫”的神秘描写。韩非子在言及列星的时候,有太一之名。由于天文学在先秦还处于蒙昧的阶段,人们把人世间的社会制度及其统治机构,悬拟为天文星象的结构,并赋以人格神的地位。这就是司马贞所说的“星座明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由此更进一步,又把天象的错综变化,颠倒过来,悬拟为天神对人间祸福的显示。这就是周易·系辞上所说的“天垂象,见吉凶”。
汤之成为至尊之神,就是这样来的。问题是汤怎会成为楚人所祀的“东皇太一”?汤是宋国的最尊祖先,宋人称之为“太一”,自无足怪。至于谓之“东皇太一”,则因宋在楚东,楚人就称之为“东皇太一”,为什么会这样?1991年第1期文学遗产所发表的王青同志的九歌新解有很好的见解:、楚国人是不会祭祀殷商之先祖的,不过,有一种情况可以例外,那就是两个交战国之间,为了赢得战争胜利,往往会祈求对方神灵保佑自己。”他举左传昭公十七年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洛,以灭陆浑,宣公十二年楚庄王祀于河;谷梁传定公四年蔡昭公用事于汉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郑入陈“祝拔社”“都是祭祀异国神袛以祈求或答谢异国神袛对自己的保佑!”又据国语·周语、吕氏春秋·应同篇、墨子·非攻下及周易·升卦·六四说明“在周文王试图灭商之前,曾在岐山社对商之图腾凤进行过祭祀。以后,史记·周本纪叙武王伐纣之明日,“除道修社”,这是典型的战前祷告,战后答谢的祀例。况且,在此事上楚国曾有过反例。僖公二十八年,楚国子玉在城濮之战前梦河神对他说:“畀余,余赐女孟诸之麋。”子玉弗致,结果守致楚军大败,所以,楚国为了与宋国的战事祈求或答谢宋国的祖先神保佑是十分自然的事。宋楚何时有过战事?史记·宋微子世家:“君偃十一年,自立为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与齐、魏为敌国。”可见在宋君偃十一年的时候,宋与楚曾发生过一次战事,楚国失败,丧地三百里。虽然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战国策、史记对宋君偃的评论不同,他曾兴盛一时,却是事实。韩非子·五蠹篇言“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徐偃王即宋君偃,因此时宋迁都于彭城,故被称为徐偃王,而荆文王则襄王之误。窃以楚怀王十一年,宋曾侵楚,楚因祭祀宋国的祖先神成汤而求其保佑,故称之曰“东皇太一”。考史记·六国年表:楚怀王十一年,楚与魏、韩、赵、燕击秦,不胜。”而此时宋自立为王,两相对照,则是年由于楚之击秦不胜,宋君偃乘之,遂有败楚取地三百里之事。楚因祀成汤而求胜,非特自然之理,抑亦自然之事。故“东皇太一”者,乃楚人祀宋之祖先神成汤之称谓也。
-
垓下之围是楚汉之争中,刘邦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打败项羽的决定性战役。项羽、刘邦订立盟约,中分天下后,项羽东归,刘邦也想引兵西归。刘邦谋臣张良、陈平劝刘邦趁机灭楚,他们认为不趁此时灭楚,则“养虎自遗
-
一 一过雁门关,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就在一个落雪的夜晚,一连活动在左云附近的骑兵冒着风雪,朝南转移,想转到比较安定的地区休息些时候。通过一条公路时,不想敌人得到汉奸的报告,忽然开
-
[唐]杜荀鹤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泾溪是安
-
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① 。”或曰 ② :“性可以为 ③ 善,可以为不善。”(《孟子·告子上》六) 注释 ①告子认为,天生的人性无所谓善,也无所谓不善,没有善恶的区别。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
-
作者: 〔英国〕威廉·赫尔·怀特 【原文】: 三个月
-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
-
[宋]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② 。 低徊顾影无颜色 ③ ,尚得君王不自持 ④ 。 归来却怪丹青手 ⑤ ,入眼平生未曾有 ⑥ 。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⑦ 。 一去心知更不
-
景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 〔2〕 。景明年中立 〔3〕 ,因以为名。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 〔4〕 。 其寺东西南北,方五百步 〔5〕 。前望嵩山、少室 〔6〕 ,却负帝城 〔7〕 。青林垂影 〔8〕 ,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下雨的心情古诗词,内容包括阴雨天的心情诗句,雨天心情古诗词,形容雨天心情好的诗句。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2.秋雨送相思、梧桐老树、点点寒芒透竹窗。静夜抚心动、铜绿深城、处处哀鸣点凄凌3.京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朗诵表演,内容包括诗歌朗诵背景图片,适合朗诵比赛的古诗词,我们有个古诗朗诵比赛,33人的队形怎么站同时表演时的形式也得。一般来说,参加古诗词朗诵比赛最好选择一些长一点的,太短发挥不了,另外,要选一些容易表达感情的,这样评委才能体会到你的情绪变化,给你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