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溪·[唐]杜荀鹤》原文与赏析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是安徽省内的一条河流,上游多怪石暗礁,水流湍急。这首不是写泾溪风光或以泾溪为背景叙写故事,而是借泾溪写人要谨慎的道理。
诗人意在说明“人兢慎”,则可以居安无危或转危为安。要表达这一题旨,将“石险”和“平流”对举,将安全和“沉沦”比较。按常理,人在“平流”处安全,遇“石险”易倾覆。而今却错位了写,在“石险”的环境中,“不闻倾覆人”,于平流上却“时时闻说有沉沦”。“不闻”是从未听说,“时时”却经常发生。这样,两者的对比更为鲜明突出。
在双方对比度极大的情况下,人们思维更为活跃,思考更加深入:关键在于“人兢慎”。由于人的谨慎从事,“石险”却化为“平流”,反之“平流”也如同“石险”。
诗以泾溪的具体事实说明事理,因其具体形象,故既能动人,又能服人;因其个性中寓有共性,揭示了客观规律,也就使其理带有了普遍性,使人缘此而驰想开去,凡事都要谨慎。谨慎了也就能居安思危,见危不惧。生活中从来没有“平流”,到处有“石险”,只需处处谨慎,便不易“倾覆”而“沉沦”。
-
玉塞功犹阻,金门事已陈。世途皆扰扰,乡党尽循循。客道难投足,家声易发身。松篁标节晚,兰蕙吐词春。处困羞摇尾,怀忠壮犯鳞。宅临三楚水,衣带二京尘。敛迹愁山鬼,遗形慕谷神。采芝先避贵,栽橘早防贫。弦泛桐材
-
[原文](节选) 察情第二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定故也。“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审故也。能定而审,敌情虽万里之远,可坐察矣。 两敌相持,无以得其情,则疑;疑,故易骇;骇而应之,必不能
-
【析】 《理水》与那种博考文献,言必有据①的历史小说不同,这是一篇融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为一体,既有历史人物的真实描绘,又有社会现实的广角讽喻的作品。在《理水》中,鲁迅一方面依据史有所载的神话传说,塑造
-
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青紫行将吏,班白列黎氓。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
-
由于贺知章这次是以道士的身份告老还乡的,而李白此时也正尊崇道学,因此诗中都围绕着“逸兴多”三字,以送出家人的口气来写的。镜湖是绍兴地方的风景名胜,以湖水清澄而闻名于世。李白想象友人这次回乡,一定会对镜湖发生浓厚的兴趣,在那儿终日泛舟遨游
-
张亚凌·寄宿的日子张亚凌初中的学校在小镇的最东边,离我家十来里路。将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校上学,整个暑假,我都在兴奋中度过,到了9月1
-
疏影 【宋】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奴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
【原题】:阇黎从上人予往年香火院学徒也去之天竺益求其师之说归为邑人言之予自江东归见於昭庆寺喜其进学不已为作此诗
-
泉石尚依依,林疏僧亦希何年辞水阁,今夜宿云扉。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 作品赏析重题:一作重题别遗爱草堂。
-
这首词的上片写这位女艺人的妆束和高超的说书技艺。第一句“短短罗袿淡淡妆”,连用两个复合形容词“短短”、“淡淡”描写说书女打扮的素洁得体而又不俗。接下去一句“拂开红袖便当场”,作者用了“拂”字,一个洒脱、利落的动作准确地刻画出说书女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