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清平乐》诗意|阅读答案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是一首抒写离恨的词。一个人只身远去他乡,看着春天一天天地过去,转眼已是“别来春半”。心怀别情的人,看春天的景色,触目生愁,愁肠欲断。这时阶下的梅花,好象很知道人心愁苦,它的花片纷飞,落如白雪,向人身上洒落,以致拂了之后旋即落满。这落梅是惜春的,春半才落去;它同情人的愁苦,所以落向人身,而不愿委于尘土。李煜笔下的落花,成了具有灵性的通情之物,正因它如此关情,而最终又抱恨委落,所以就不能不使人“触目愁肠断”了。
落花助愁情,本已不胜其愁,但还更有牵动愁肠之事: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人离故国,远距家乡,别离亲眷,在欲归不得、求见不能时,最盼望能实现两件事:一是音书畅通,二是归梦可望。可是过去的这半春,好象是雁已失信,归路变远,因自“别来”以后,雁不为传书,归梦也做不成了。这别来无信、别来无梦的日子,比触目之愁更难以令人忍受,心中已被这离愁别恨所注满,拂之不去,触目生多。看满山遍野、荒原古道,到处是萋萋春草,它们象充满心头的怅恨,不论走到多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它们的生长之势。诗人好象意识到,只要今后还能看到有春草在生长,自身的离恨是难能免除了。
这首词把心怀愁肠的人放在触目是愁的氛围里,使之目接花草生愁,心盼雁信成愁,夜求归梦成愁,由景而情,由愁而恨,实际是愁恨难却, “拂了一身还满”, “更行更远还生”。词情意味极其深长,读后使人叹咏不尽。
-
星辰[智利]加·米斯特拉尔 著朱景冬 译作者简介加·米斯特拉尔(1889~1957),智利女诗人,194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因爱人死亡而走上了
-
蓝岭精舍 韦应物 石壁精舍高, 排云聊直上。 佳游惬始愿, 忘险得前赏。 崖倾景方晦, 谷转川如掌。 绿林含萧条, 飞阁起弘敞。 道人上
-
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 作品赏析【原题】:九月中曾题二小诗於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
-
【解题】 此诗作年有二说:一说作于元和十年(816)至十三年间,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一说作于长庆二年(822),时作者赴杭州刺史任在江行途中。诗中描绘了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和新月初升的夜景两组画面,景色柔
-
本文是王安石为其舅父吴氏的诗集所作的序。吴氏住在抚州东南的金溪,地处灵谷山麓,他的诗集即以灵谷命名。文章首段以吴君所处的环境“灵谷”为切人点,首先采取铺排的方法,历数山中的物产,极言灵谷空灵优美,物产丰饶。
-
生别离 作者: 孟云卿 【
-
名言: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注释: 严: 尊敬。 句意: 大凡为学之道, 尊敬老师是最难的。尊师才能重道, 重道才能使人重视学习。 出处: 《礼记·学记》
-
宜黄县县学记宜黄县县学记 【原文】 古之人,自家[161]至于天子之国皆有学,自幼至于长,未尝去于学之中。学有《诗》《书》六艺、弦
-
此诗作为一位长辈对晚辈的赠诗,自然不离一些忠告和勉励的话语,同时此诗也抒发了作者理想不得实现的感慨。 诗分四段。开头六句为第一段,是对从甥的夸赞。“鱼目高太山,不如一玙璠”,这起句奇绝高迈,犹如飞自天外,落之玉盘。高如泰山的夜明珠,
-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出处】唐 王维《过香积寺》 。 【翻译】日暮时分,独自在空寂的潭边,安禅人定,以治伏尘俗的毒龙。 【全诗】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