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逝寄远·[唐]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唐]白居易
昨日闻甲死,今朝闻乙死。
知识三分中,二分代为鬼。
逝者不复见,悲哉长已矣。
存者今如何,去我皆万里。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几。
通果沣凤州,眇然四君子。
相思俱老大,浮世如流水。
应叹旧交游,凋零一如此。
何当一杯酒,开眼笑相视。
这是白居易寄给元稹等四位远方朋友的诗作。原诗有副题寄通州元侍御、果州崔员外、沣前李舍人、凤前李郎中,即诗中所言的“通果沣凤州,眇然四君子”。诗的前六句,写闻人物故而伤感。几乎每天都听说有熟人死了,认得的人中,三分之二已经成鬼,不能重逢,令我为他们撒手而去悲痛不已。下面转写“存者”。活着的朋友近况怎样?离我都有上万里,怎能得知?平生相交的友朋中,称得上知心的,扳指数数能有几个?不就是你们这远据各方的四位君子吗?眇,通渺,高远。老大,老多,此句指彼此都思念深深。光阴荏苒,时光飞逝,碌碌无为,真该叹惜挚友之间相逢甚稀,交游如此凋零。什么时候能够再在一起欢聚痛饮,相对言笑呢?全诗充满了对四位知己的怀恋之情。读之令人深为感动。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几”告诉我们,“知心”是交友的首要前提,也是择友的根本条件。世界是复杂的,社会上的人也是各式各样的。知人知面,不难做到,最难做到的就是知心,甚至连夫妻几十年,同床异梦的还大有人在,更不用说是朋友了。轻信受骗,为友所卖的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这样的悲喜剧,也还是会演下去的。何谓“知心”?心意相通,志趣相投,患难与共,舍生全义,无私可隐,无利可私,一朝结谊,终生不渝。古人的描绘大致如此。鲍叔牙和管仲,伯牙和钟子期,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知心”良伴。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建立在相互完全理解基础上的革命情谊,更是前无古人,为我们树立了交友的最完美的楷模。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几”也告诉我们,欲人知我心,必先交真心。朋友相处,当胸怀坦荡,待以赤诚之心,万不可口是心非,虚情假意,更不可一味索取,不谈奉献。损人利己必自损,背信弃义人人唾。尔虞我诈,蝇营狗苟者,虽也能交往于一时,终难长久。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几”还告诉我们,对这个“心”必须作具体分析。封建时代的白居易,元稹等人的友谊之所以为人称道,是因为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忧国忧民,希冀共振朝纲的基础上的。这是志士仁人之心,这样结成的友谊,富贵不能屈,威武不能淫,经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在宦官当权,君王昏庸、朝政腐败,国运日衰之时,这种不合流的友谊益显珍贵。地痞流氓之流,结帮营私,其铁哥儿们也能做到为朋友两肋插刀,堪称知心莫逆。但这种“心”是完全违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知心之友,于世无补,于人有害,是不值得称道的。
白居易说过:“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而形于歌诗矣。”(策林)此诗就是这样。作者由逝生感,引起对存者的怀念之情,然万里隔阻,何能重逢,故兴于嗟叹,感叹旧交游之凋零,进而期盼共饮开怀的欢乐。全诗写得平易质朴,有如行云流水,字里行间洋溢着温馨,亦不乏忧郁,感情的层次丰富,色彩是多样的。
-
【名句】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语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手写九经》。意思是说写比读更能加深记忆。
-
(节自 《张释之冯唐列传》)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 ① 。父徙代。汉兴,徙安陵 ② 。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 ③ ,事文帝。文帝辇过 ④ ,问唐曰: “父老何自为郎 ⑤ ?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
-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
-
李应一步错两步错最后不错那天,几个文友在一起聊天儿,不知怎的,话题就扯到了《水浒传》,又不知怎的,又扯到了书上那个名叫李应的人物。
-
【解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描写杜甫的草堂被大风吹去屋顶上的茅草 , 又赶上秋雨绵绵, 一家人长夜难眠的困苦情形。 作者具体地描绘了自己生活的困苦, 这也应看做是现实主义的写法。 但作者并未停留在
-
《弃妇》 李金发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
-
High Parra“Listen to the Whistle on the Frontier” Reading Answers with Translation and Appreciation "Listen to the Whistle on the Frontier" by Gao Shi is a magnificent poem that depicts the vastness and desolation of the frontier. The poet listens to t
-
【原题】:游北岩之畴昔梦作二诗觉而仅记一联云鬓发丝丝半已华犹将文字少年夸明日为客诵之客十三人请以是为韵予分鬓官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斯:此,这。上天如果想让这个人将来担当重任,就会磨练他的心志,劳苦他的筋骨。《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词的现身:翟永明的土拨鼠*阅读的粗疏、匆忙和低质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共同特征。这是一个小品文和专栏文章的时代,硬要人们阅读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