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花》情诗三百首赏析
杨白花
作者: 无名氏
【原诗】: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1)。
春风一夜入闺闼(2),杨花飘荡落南家(3)。
含情出户脚无力(4),拾得杨花泪沾臆(5)。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6)。
【译意】:
阳春二三月的时候,天空中飘飞着杨花柳絮。
春风吹了一夜,也吹进了闺门,杨花随风飘荡,飘进了情人的家。
我饱含深情,双脚无力,迈出家门,拾得一片片杨花,泪水湿了我的前胸。
秋天过去了,春天又回来了,两只燕子伴着春天飞来,我多么希望,能和它们一样衔着杨花回到窝里,我也能把情人盼回来。
【点评】:
杨白花属于杂曲歌辞。乐府诗集引梁书曰:“杨华,武都仇池人也。少有勇力,容貌雄伟,魏胡太后逼通之。华惧及祸,乃率其部曲来降。胡太后追思之不能已,为作杨白花歌辞。”另据南史记载:杨华原名叫杨白花,逃到梁朝后改名杨华。古时花华意义相通。这是一首伤春怀人的诗。诗人以花比喻人,细腻传神地写出了女子哀怨悱恻之音,缠绵悲感之情。文辞秀逸,情韵凄婉。
-
【名句】治国 ① 常 ② 富,而乱国 ③ 常贫,是以 ④ 善为国 ⑤ 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注释】①治国:安定的国家。②常:常常。③乱国:混乱的国家。④是以:因此。⑤为国:治理国家。 【释义】安
-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惜哉两不
-
日长昼加餐,夜短朝余睡。春来寝食间,虽老犹有味。林塘得芳景,园曲生幽致。爱水多棹舟,惜花不扫地。幸无眼下病,且向樽前醉。身外何足言,人间本无事。
-
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
诗题“古意”,与“拟古”、“效古”相似,多咏前代故事,以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古意诗,所咏地点、人物似与作者所在的南朝无涉,但却采用了以古喻今的手法,反映了南朝的一些现实。 起句“挟瑟丛台下”,是说一位女子带着叫做瑟的乐器来到丛台
-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①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② ; 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利禄也; 所贪
-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顾余乏尺
-
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候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这
-
古文观止·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得杨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