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宋]欧阳修》原文与赏析
[宋]欧阳修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思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欧阳修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作于宋景祐四年(1037)二月。这年三月,欧阳修到许州去续娶。所以,诗里写的许州西湖春色只是想象之词。诗题中的“西湖”,是指许州(今河南许昌)西北的西湖。作者原注:“西湖者,许昌胜地也。”谢法曹,即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属福建)人,这里以官名来称呼。据欧阳修六一诗话载:谢伯初曾有几首安慰欧阳修谪官的诗,其中如“自种黄花添野景,旋移高竹听秋声”,“园林换叶梅初熟,池馆无人燕学飞”等句,都很为欧阳修所赏识。
谢法曹在赠诗中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如乱云”之句,所以诗人在寄诗中写道:“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写出了谢参军低沉情绪,且又“忽逢春至客心惊”。“春至”使“白发”之人“心惊”伤春。这是“白发”之人特有的情感。接下去诗人写出了“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这富有哲理情趣的佳句。
“雪消”句是说门外的冰雪已经消融,千山已经换上了新装,江边二月晴朗的日子里,春花已经开放。谢榛说过:“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四溟诗话)谢氏之言是说景是情的媒介物,是情的客观基础,情是诗的胚胎,要将它培育成诗,必须找到合适的媒介物,这就是景。情与景在诗中有种种不同的搭配,因而产生各不相同的艺术效果。在欧阳修的笔下,虽是“雪消”时的早春二月,却是一幅生意盎然、朝气蓬勃的动人景象:门外千山绿,江边万花开。这与谢法曹那种“春思乱如云”的消极的心理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从中看到了希望,有催人积极向上的哲理情趣。事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的。“雪消”给大自然带来的“千山绿”,“二月晴”使“花发江边”。大自然在不断地变化,人也是不断变化着的:“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诗人由描写自然景物而联想到谢法曹,其间自然饱含着对人生变迁的无限感慨。
当然,如果我们把“雪消”句比喻为战胜困难、艰险后达到成功,享受战胜困难与限险后的无限乐趣,或是用来预言未来的成功或胜利,都是具有哲理趣味的。在艺术上,这两句不是工对而是流水对,且琅琅上口,别有情趣。
-
不矜轩冕爱林泉,许到池头一醉眠。已遣平治行药迳,兼教扫拂钓鱼船。应将笔砚随诗主,定有笙歌伴酒仙。只候高情无别物,苍苔石笋白花莲。
-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孟子·公孙丑上》,重道
-
李大钊 一日有一日之黎明,一稘 ① 有一稘之黎明,个人有个人之青春,国家有国家之青春。今者,白发之中华垂亡,青春之中华未孕,旧稘之黄昏已去,新稘之黎明将来。际兹方死方生、方毁方成、方破坏方建设、方废落
-
文章一定要有注解,尤其是世界要人的文章。有些文学家自己做的文章还要自己来注释,觉得很麻烦。至于世界要人就不然,他们有的是秘书,或是私淑弟子,替他们来做注释的工作。然而另外有一种文章,却是注释不得的。
-
宋词典故·章甫 【出典】 《仪礼·士冠礼》:“章甫,殷道也。”东汉·郑玄注:“章,明也。殷质,言以表明丈夫也。甫,或为父,今文为斧。” 【释义】 章甫,殷代冠名,即缁布冠。古制,男子行冠礼始加章甫,表
-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楚吟李商隐①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②。【注释】①李商隐:见《马嵬》(其二)。②宋玉:战国
-
何处人事少?西峰旧草堂。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风云雨雾·风云”类的诗句。 马踏春风,得意疾驰,短短一日观遍长安的花朵。诗句写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