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泊秦淮》诗意|阅读答案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唐文宗大和年间中进士,曾任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官。杜牧关心社会政治,早年怀有经国济世的抱负,注释过孙子兵法,探讨兴亡治乱、军事财政等问题,希望有所作为。但他当时所处的唐后期社会,政治腐败,弊端百出,在宦海生涯中平生并不得意,才能未得施展;及至晚年则纵情声色,放浪不检,他的诗如其人,反映了他经历的许多方面。杜牧诗的风格豪爽清丽,感情浓挚,他的咏史诗,感慨深沉,评点警奇,抒情写景的诗,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在唐代是独树一帜的诗人。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乘船行驶于秦淮河上,秋水上寒烟笼罩,沙岸上盖着冷白的月光,诗人叫船家停泊在河岸,正好隔河与一所酒家相对。由于夜深人静,泊近酒家,歌女在席间所唱玉树后庭花歌曲,隔江传来,听得真而且真;可怜那些以出卖歌笑为生的商女,她们只知以声色悦人,而不知所唱的乃是发有心人感慨的亡国之音。本诗乃是杜牧感世伤时之作。中晚唐时期,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好神仙,逐声色,朝政黑暗;许多达官贵人朋比为奸,竞求享乐;更有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唐帝国风雨飘摇,略有政治远见的人,都能从中预感到一种危亡的征兆。二十岁就熟知前十三代史传、二十三岁前即写出述说秦亡于征求奢乐阿房宫赋的杜牧,在此不过是使他早已紧缩的心弦,被撞击了一下,把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一时散出。诗中说“商女不知亡国恨”,有更重要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就是说,令人痛恨的不是商女,她们不过是供人以乐;真正令人痛恨的是那些以钱买唱的官僚阔佬,他们竟然不思世事,用亡国之音来打发醉生梦死的无耻生活。
杜牧的绝句诗能用极有限的语句勾画出一种景境,景境中饱含情韵,然后又集中就事抒情,生发感慨,使主题从情境中自然涌出。本诗即可为代表。 “烟笼寒水月笼沙”,七字即造出一种空凉愁寂的情调,这是诗人带着吊古伤今的情绪游览六朝金粉繁华胜地的特殊感受的对象化。在这样的景色氛围中,以警辟之语言事,其中或寓感慨,或说教训,或发讥刺,等等,都有景有情,景色与情理相辅相成。 泊秦淮是这样,其他不少诗也是这样。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送隐者: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这些诗都是由场景发端,引发感慨,造成情景交融的诗歌形象。
-
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
-
张九龄《归燕诗》全诗赏析 全诗如下: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首联“海燕虽微
-
李逵是打手不想隐瞒,谈歌很不喜欢这李逵这个人物。谈歌总感觉此人手太黑,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他的绰号:黑旋风,能够引起人们的恐怖联
-
【原题】:余居吴兴泛金溪上暇日率同志拿小舟载鱼鳖虾蟹命五比丘诵宝胜佛名若十二因缘法作梵呗舍之溪中坐间有请作诗以纪一时事者余辄为书云
-
才名旧楚将,妙略拥兵机。玉垒虽传檄,松州会解围。和亲知拙计,公主漫无归。青海今谁得,西戎实饱飞。 作品赏析原注:高公适领西川节度。【鹤注】当是广德元年十月阆州作。是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州。蔡
-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出处】唐李商隐《 贾生 》。 【意思】可惜啊,汉文帝与贾谊谈到深夜,身体还在不断地向前 靠,原来问的不是有关天下百姓的大计,而是问一些迷信的事情. 【全诗】
-
剪削干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近来吹者谁得名?关璀老死李衮生。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山头江底何悄悄,猿鸟不喘鱼龙听。翕然声作
-
阁道乘空出,披轩远目开。逶迤见江势,客至屡缘回。兹郡何填委,遥山复几哉。苍苍皆草木,处处尽楼台。骤雨一阳散,行舟四海来。鸟归馀兴远,周览更裴回。
-
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
作于:(1933年) 一月二十六日《鲁迅日记》1933年1月26日:“为画师望月玉成君书一笺云:(略)。”①白下:古地名,今南京市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