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枫桥夜泊》诗意|阅读答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天宝十二年进士。早年即有诗名。他关心战乱中民众生活的疾苦,为官有政声。作为诗人,博览有识,风格激爽,不假雕饰,丰姿清迥,有道家的超脱之风。
这是一首抒写秋夜旅愁的著名七言绝句诗。在夜半更深的时候,诗人独自乘船,沿江来到苏州城西的枫桥,将船靠在岸边停泊。这时月亮落去,天色顿时昏暗了许多,也使惊乌啼叫起来,好象满天飞霜竟由此起。江上有渔人的灯火,照见岸上的枫树,火红相映而易见,孤舟羁旅,实难入睡,只听不远处的寒山寺里打起了报告夜半的钟声,使孤舟游子更添愁情。
张继的这首诗是唐诗中最有特色的诗作之一,流誉千古,有口皆碑。究其原因,我认为最大的特点是诗人充分调动了作为创作审美主体的感觉和思维的敏感性,在有限的诗行中纳入广阔天地间最有审美价值的具体感受对象,造成审美主体的情致与外在环境气氛的充分和谐,而外在氛围的统一性,更增强了审美主体的羁旅愁情的浓重性。
任何艺术创作,它的创作主体都得凭借感觉和思维摄取外在的表现对象,感觉是基础性的条件,谁能在一定的时间、环境中感觉到的东西越多,谁就有可切近对象的丰富性。张继作为诗人的感受性是很强的,在枫桥夜泊的一刻之间,他的多种感觉齐张,眼观上下,耳听近远,身感秋时,心愁客旅,他准确地抓住了这些对象,并把对象化为诗的形象,物化了艺术的审美感受。
诗人在深秋午夜的枫桥泊船时,不仅看到了日落,听到了乌啼,体验到寒霜满天,还看到了渔火映照江枫,感受到客愁难耐,在夜的寂寥、寒冷的包围中,欲眠不得,以致流动的夜也更加深沉了。这些存在都是通过诗人的感觉和思维而得到形象表现的。它们的被反映,在动向上是诗人以羁旅夜泊的愁情,由近及远地摄取物象,物象是诗人情致的外在化。而最后两句则改换了手法,在动向上是人受外界制动,深沉夜氛里的清寥、孤寂,由远而近地向人袭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江船夜泊,愁不得眠,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想放眼江天,只求静退愁情了,如果没有外界的新触动,或许可以孤舟入梦。可是夜氛越静,愁心越怕有声响撩拨。偏在这时,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由远而近地来到了客船中。诗中没有写声到船中会使闻者的心情如何,但前边已经准备了心理基础,即“对愁眠”而夜不能眠的旅情,此上又加上了午夜清钟敲客梦,对愁不眠者,只能是愁情不胜载孤舟了! 枫桥夜泊就是这样把外在的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与午夜钟声联在一起,造成为艺术的情境,又与身在客船、愁情难解的羁旅之人联在一起,达到了情与境、境与人的完美统一,成为感人至深、精美超拔的诗中奇观。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作品赏析【赏析】: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
-
[原文] 爰采唐矣? 沫之乡矣。 云谁之思? 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 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唐、乡、姜、上,阳部;中、宫,东部。) 爰采麦矣? 沫之北矣。 云谁之思? 美孟弋矣。 期我乎
-
塞鸿秋·凌鹫台怀古 薛昂夫 凌鹫台畔黄山铺。 是三千歌舞亡家处。 望夫山下乌江渡。 是八千子弟思乡去。 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 青山太白坟如故。
-
殿前欢·次酸斋韵 张可久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 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 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 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张可久:
-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
-
【5390】数字化生活:假如未来已经先你而行(〔法〕曼努埃尔·迪亚斯著,苏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 1万字,2020年4月第1版,39元)△9
-
国学名句“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出处和解释
【名句】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为政好像务农,要日夜思考它,思考它的开始又思考怎样使它取得圆满的结果,天天从早到晚去
-
幽寻得此地,讵有一人曾。大壑随阶转,群山入户登。庖厨出深竹,印绶隔垂藤。即事辞轩冕,谁云病未能。
-
《庸人苦无气,气能生志;学者患无志,志能生气.志气环相生.孟子志气之说,真体验语.》什
《庸人苦无气,气能生志;学者患无志,志能生气。志气环相生。孟子志气之说,真体验语。》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
-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