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孟浩然宅·[唐]张祜》原文与赏析
[唐]张祜
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
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
这是凭吊盛唐著名山水诗人孟浩然故宅的一首五绝。诗以中唐时曾担任过襄州刺史的孟简来与孟浩然相比,颇有理致。
孟简工诗,尚节义,“早岁交友先殁者,视其孤,每厚于周恤”(归唐书·孟简传)。任谏官时议论抗切;任常州刺史时濬孟渎河,溉田四千顷。曾任户部侍郎、御史中丞、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要职。这样一位才高德隆的人才,却被人控告,以贿赂中贵吐突承璀之罪,被贬为吉州司马。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孟简虽持节”,“高才何必贵”。
孟浩然早年,追求功各仕进的心情颇切,他曾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渴望出仕、希望张九龄援引之意非常明显。但由于种种原因,他这愿望一直未能实现。他曾发过牢骚,对皇帝也表示不满:“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这更造成他终身不仕的悲剧。“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留别王维),襄阳山水清旷,又是前贤隐居的胜地,他便“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终老于斯了。这就是诗中所说的:“襄阳属浩然”,“下位不妨贤”。
这首诗的写法比较特别,四句都是议论,一二句讲哲理,三四句讲事实,一三句写孟简,二四句写孟浩然。下面重点分析一二句。
“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是一联工整的对偶句,它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揭露了封建社会扼杀埋没人才的罪恶,它辩证地阐述了人的才华与地位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中,才高者不一定地位显贵,地位低下并不影响他是一个贤者,这是一个事实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有些人很有才华,也当了官,掌了权,但或因性情耿介、议论抗切而得罪了帝王和权贵;或因关心民瘼、为民请命而违背了上司的指令;或因抑制豪强、打击奸猾而见忌于土豪劣绅。于是,受造谣中伤,被弹劾控告,最后落得个贬官降职、终身沉于下僚的下场。后者是指有些人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或安贫乐道,不求闻达;或淡泊守志,不甘同流合污;或出身微寒,无人引荐;或放纵忤时,遭人白眼;或文章憎命,屡困场屋。终于一生隐沦,无所作为。
从表面上看,这是两种现象,从实质上看,却是一个哲理,即名实不符,地位与才华不一致。我国古代学者对名实问题早就有了极精辟的论述,庄子·逍遥游说:“名者,实之宾也。”管子·心术上说:“言不得过实,实不得过名。”因此,要求人们必须坚持“询事考言,循名质实”(王安石乞退表)。如果一旦“名存实亡”,则“失其所业”(韩愈处州孔子庙碑),后果不堪设想。反之,有实无名也是一种名实不符的现象,是造成人心不平、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张祜这首五绝,通过孟浩然和孟简遭遇的对比,深刻地阐明了这个哲理。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刚好34个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34个字的古诗词或古文选段(可加题目和作者),我要三十四个字的诗,加上题目和作者34个字的古诗。《相见欢(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唐·冯延巳)》押
-
这首诗评价和赞扬了前人的多种碑帖,阐述了作者自己的书法美学思想,称颂孙莘老做了一件大好事。在写怍方法上,主要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并在叙述和议论中尽可能运用一些比喻,把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形象。 诗的前八句赞扬王羲之、颜真卿、徐家父子
-
【注释】:这是一首旧地重游、抚今追昔纯写旅怀的词。这首词全篇构思很有特点。它以前经驻舟的断魂处为主脉,综合古今,反反复复。例如“暮草”一句写荒野景色,为古今所同见,“ 渔榔 ”五句,是过去见闻,为断魂处的具体描写。“沧波”三句,对转而写今日
-
[原 文] 年、月、日①,季父②愈闻汝丧之七日,乃③能衔④哀致⑤诚,使建中⑥远⑦具⑧时羞⑨之奠⑩,告汝十二郎之灵(11): 呜呼!吾少孤(12),及长,不省(13)所怙(14),惟兄嫂是依(15)。中
-
《角招》 甲寅春,予与俞商卿燕游西湖,观梅于孤山之西村。 ① 玉雪照映,吹香薄人。 ② 已而商卿归吴兴,予独来,则山横春烟,新柳被水,游人容与飞花中。 ③ 怅然有怀,作此寄之。商卿善歌声,稍以儒雅缘饰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翻译: 小时候不懂得月亮,以为它像一张白玉盘子。 又觉得它像是瑶台上的明镜,飞在蓝天白云之间。 上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下一句: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出处】唐·李白《古朗月行》。【意思】小时候不知道月亮是什么, 把它叫做白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端午的古诗词字帖,内容包括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有关端午节的古诗文。《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2、《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
作者: 李志慧 【本书体例】
-
陈师道中年受知于苏轼,由苏轼推荐为徐州教授。两年后,苏轼因党祸被贬杭州;陈师道不避流俗横议,不顾上官阻拦,托病请假,送苏轼直到南京(今河南商丘)。五年之后,苏轼再贬为宁海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栖身岭南;陈师道也被定为苏门余党,撤销了颍州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唐杜牧《 泊秦淮 》 【意思】六朝虽早已亡国,但是,在酒店里卖唱的女子,却仍然不知亡国的遗恨;还是和以前一样地唱着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秦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