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踏莎行》诗意|阅读答案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作品,情深笔细,素来被人称道。
词的上片写远去征人的离愁。
正是晚春时节,路旁候馆内的梅花已经凋落,小溪的桥头上的杨柳树,摇长了纤细的枝条,路畔和田原上的百草齐发,飘散着四溢的香气,暖和的春风扑面而来,人正摇着马缰绳,在道路上行进。这个人就是诗人自己。这路上的氛围,使诗人心情感荡,愁绪更增,因为他正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离开家乡,抛下爱人,去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人在不停地向远处走,越走越远,家居之地抛在后面,距离自然是越来越远,时日,当然也越来越多。路上行者的心情变化,人们可以凭经验猜想,但最真切的状态莫如听他自道:“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春水是春日远行人最常遇见、而且也是最牵离情的一种景物。它或者与行人同向而流,好象是送自己远去;它或者向自己所思的方向流去,流送无限归情;它或者涨起春潮,水波潋滟,引人遐思漫想。词中的行人是在路长愁重的心情下看春水的,正好从物色中发现了自己的寄情对象物,他从那迢迢不断的春水中,正好看到了自己渐行渐远的征途上所不断增加的愁绪。
词的下片写的是推想中的闺人的怅望。
丈夫骑着马远去了,时间过去了许多日子,离别情苦,使闺人柔肠寸断,思泪长流。不知在楼上的高高的阑干旁倚望了多少天,结果总是非常失望的,经验教她得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楼高莫近危阑倚”——正在往远去的人是望不见他的行踪的,还是不要再去在那痴望中寻找失望了,因为那是看不到自己所想要看望的远去行人的。他在哪里呢?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由高处向远望去,平原上到处是春草,再远的地方是看不清春草的,有春山隐现,春山挡住了远望的视线,而行人却在远处春山的更远以外的地方。望不可及,则只有托之于心中的想象和夜里的梦思了。
这首词一半直写自己的心怀,一半则以闺中人推想自己,推想中又把自己的心怀深化,很有波澜跌宕之妙。一个远行人,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行所是“更在春山外”时,要顿时生出多少离愁?
-
唐玄宗时,斗鸡、舞马、歌舞、百戏等,成为宫廷不可或缺的享乐活动。玄宗晚年耽于享乐导致了“安史之乱”,唐王朝几至灭亡。王建七律《春日五门西望》,即是一首讽刺玄宗荒淫误国的篇章。 “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御堤。”“五门”,又称午门
-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鸡号黑暗通蛮货,(胡人谓犀为黑暗。)蜂闹黄连采蜜花。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乔受知于吴丞相,而施州风土大类长沙。)
-
【原题】:连日阴雨未及一到金焦二山病中得梁文佳句枕上吟哦不能自己复次韵
-
【4148】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14 4万字,2019年2月第1版,36元
-
建国宜师古,兴邦属上庠。从来以儒戏,安得振朝纲。叔世何多难,兹基遂已亡。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屋壁余无几,焚坑逮可伤。挟书秦二世,坏宅汉诸王。草草临盟誓,区区务富强。微茫金马署,狼藉斗鸡常尽欲心无
-
坐落在北京天寿山的明十三陵,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朱明王朝的象征。当清兵的铁蹄踏上十三陵之后,忠于朱明王朝的人上无不痛心疾首、难以接受此事实。当 时,因抗清而身陷囹圄的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在狱中含泪写下这首被人称作“绝笔’的词作。【疏星注:
-
耿耿抱私戚,寥寥独掩扉。临觞自不饮,况与故人违。故人方琢磨,瑰朗代所希宪礼更右职,文翰洒天机。聿来自东山,群彦仰馀辉。谈笑取高第,绾绶即言归。洛都游燕地,千里及芳菲。今朝章台别,杨柳亦依依。云霞未改
-
《蹈危如平,嗜粝如精。》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下》。 不为:指不做不需要做的事。 有为:指做需要做的事。 【赏析】 “有为”和“不为”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一些人事事都欲“有为”而未能有所建树,一些人“不为”反而能够有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学生必背10首古诗词,内容包括学生必背的古诗词10首,求初中生必背的古诗,10首就够了,中学生必备古诗词10首~。一年级学生必背古诗10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汉乐府)2、敕勒川,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