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情诗三百首赏析
北风
作者: 张天善戎耀文 【本书体例】
【原文】:
北风其凉,雨雪齐雱(1)。惠而好我(2),携手同行。其虚其邪(3)?既亟只且(4)!
北风其喈(5),雨雪其霏(6)。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7),莫黑匪乌(8)。惠而好我,携手同车(9)。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鉴赏】:
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从诗的内容看,诗序所说是对的。据史书记载,在春秋时期卫国国君荒淫腐朽,权臣骄横无忌,卫国君主废立频仍,卫国和邻国齐、晋、邢以及少数民族狄人,战事不断。在当时的诸侯国之间,卫国是政治动乱战争较多的一个诸侯国。这种动乱不安的政局,战争频繁的环境,正是产生北风这样主题诗篇的背景和环境。百姓因不堪忍受暴虐腐败的统治,成群结队地相率逃去。
全诗三章,章头两句,皆用比兴手法。其中前两章的开头二句“北风其凉,雨雪齐雱。”“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是赋、比、兴手法的综合运用。从描写时令说是直陈其事的赋;从整个诗意看,又是用了兴比的手法。诗中的两个“雨”字,都是名词用作动词。“雨雪”就是“降雪”的意思,应读作第四声。两个“其”字,是叠字的一种变式,当它作形容词头时,有加重形容词的意思的作用。“其雱”就是“雱雱”,“其霏”也就是“霏霏”。前二章的开头两句,既是寒风大雪的自然气候的真实写照,又是国家动乱、灾难临头的政治形势的烘染。在饥寒交迫之中,人们顾不得恶劣的自然气候,纷纷弃家出逃,更加衬托出国家的政治情势已经紧迫到非常危险的程度,促使人们不得不呼亲唤友,远走高飞。
第三章“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意思是说:“没有赤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引陈子展先生直解)其比兴与前两章稍有不同,是以比为主的比兴手法的运用,即用狡猾的狐狸和讨厌的乌鸦来比喻那些统治者,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他们极为厌恶的感情。
各章后四句,只换用了几个词:“同行”、“同归”、“同车”,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描写了群众逃亡时你呼我应的乱嘈嘈的场面和情景。五、六两句先是故意提出一个设问:出走逃亡可以缓慢迟疑吗?紧接着作了干脆响亮的回答:形势紧迫,不走不行啊!这两句诚如有人评论的那样:“一跌一宕,摇曳生姿”。以跌宕之笔,生动地写出了逃亡者复杂的心绪和形势的紧迫。
-
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晓月渐沉桥脚底,晨光初照屋梁时。台头有酒莺呼客,水面无尘风洗池。除却吟诗两闲客,此中情状更谁知? 作品赏析【注释】:台头①有酒莺呼客?水面无尘风洗池①台头:犹柜台。原诗
-
澹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观,一朵红云捧玉皇。薄雪初消野未耕,卖薪买酒看升平。吾君勤俭倡优拙,自是丰年有笑声。老病行穿万马群,九衢人散月纷纷。归来一点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侍饮楼
-
王百根一位普通的农村老人,用66年时间赡养了七位老人。朋友和我讲这故事的时候,震撼之余,对其真实性,心有存疑。一个满地阳光的春日,我
-
汉乐府 乐府,是汉武帝刘彻时正式设立的管理
-
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
诗别集。原集六十卷,经北宋王洙编为二十卷,遂为定本。唐杜甫撰。成书于宝元二年(1039年)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生于唐太极元年(712年),卒于唐大历五年(770年)。河南巩县人。初唐著名诗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我要听杜甫的石壕吏这首歌,内容包括石壕吏的歌曲,朗诵杜甫的《石壕吏》,背景音乐用什么好?求地址~~有加分!搜狗,石壕吏是一首什么诗???。=====================古体诗 也是一首即事感怀诗明显以时间为顺序=========石壕吏 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1,
-
这是梁鼎芬诗集中的名作。光绪十一年(1885),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法国签订结束中法战争的不平等条约——中法天津条约。
-
其 一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① 。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声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② 。 其 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
人生贵是男,丈夫重天机。未达善一身,得志行所为。嗟余竟轗轲,将老逢艰危。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河雒化为血,公侯草间啼。西京复陷没,翠盖蒙尘飞。万姓悲赤子,两宫弃紫微。倏忽向二纪,奸雄多是非。本朝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