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干》情诗三百首赏析
斯干
作者: 杨文明 【本书体例】
【原文】: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1)。如竹苞矣,如松茂矣(2);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3)!
似续妣祖(4),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
约之阁阁,椓之橐橐(5)。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6),如矢如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7)。君子攸跻。
殖殖其庭,有觉有楹(8)。哙哙其正,哕哕其冥(9)。君子攸宁。
下莞上蕈(10),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11)。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12)。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13)。其泣喤喤,朱芾斯皇(14),室家君王(15)。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16)。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17)。
【鉴赏】:
这是一首帝王宫室落成时的颂歌。宫室的主人是谁?其说不一。一说周宣王,一说泛指大贵族。从祝祷词中说到主人儿子将来可以贵为君王的意思看,余冠英诗经选认为并非确指周宣王,而“是周王建筑宫室落成时的祝颂歌词”比较妥贴。这样,诗的作者就该是诗中的那位“大人”。周锡诗经选以为这“大人”“即周礼中的太卜,因为卜与祝都是太卜职责。”
这首诗,描写古代建筑,取比新警,庄伟而不俗丽;叙写帝王生活,也细腻生动,极富情趣。全诗凡九章。在第一、第二章里,诗人先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自己目见耳闻,心领中新居主人全家和欢乐的生活图景。帝王乔迁,群臣恭贺,一路行来,诗人看到:远处的南山,苍郁幽深,近处的河水蜿蜒活泼。一远一近,一静一动,在空间广阔的背景下,在静与动的统一中,他感到了大自然的深蕴与生机。“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八字,先勾出了新居的四围环境。在这幽雅所在,诗人看到主人的“百堵”宫室如竹林稠密,似松柏茂盛,听到了自宫室中飘逸而出的欢声笑语,由此感受到了主人家兄弟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温馨生活气氛。在这里,人与环境统一,人与人和谐,而且这和谐会使人感到活力。由于这画面是人与物事的形、色、声、情出自诗人的视听与感受,溶和着诗人的欣羡情绪,当他向读者传递的时候,自然带着感情力量,使那境界令读者心向往之。而这一切,又都是“似续妣祖”的结果。承继祖业有所拓展,于是有了这“百堵”的庞大建筑群;承继祖德有所光大,于是有了兄弟间的“式相好”、“无相”。孝与悌是最大美德,诗人不愧是以卜祝为业的太卜,他是深知祝颂秘诀的。
第三章写新居建筑过程,是追记。这一章用笔极简。只八个字就写出了建筑劳动的紧张繁忙,而且形声兼备。“约之”、“椓之”写劳作、捆束板筑和夯筑。“阁阁”、“橐橐”分别象其声。两个动词并未具体描绘形体动作的状态,但是听那“阁阁”、“橐橐”的声音,其动作又分明可以想见。用绳索捆束板筑能发出“阁阁”声,不用力怎么行?那动作该是用两脚踩住板筑,双手拽住绳头,手脚反方向用力拉蹬吧。“橐橐”声音沉闷、滞重,非把杵高高举起,用力砸下而不能发出。而这用力,又恰反映出操作者务求其牢的心理状态。后三句写劳作结果,新居落成。在写事中,也写了情。可以想见,主人迁入,风雨威胁解除,雀鼠侵扰避免时的轻松愉悦。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对比:奴隶的紧张繁重劳动与主人的轻松安逸生活。我们读来会从中获得对奴隶制社会的认识。
四、五两章极写宫室之美,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且看:起句“如跂斯翼”,说那建筑如人跷脚而立,这不是远观获得的外部印象么?说那建筑情态庄严肃穆,这不是观者的感受么?接下来写建筑四棱分明齐整如箭镞,四角飞檐翘起,如鸟如雉展开色彩斑斓的双翅奋飞,这不是人绕行四周才能看到么?写宫院,先是地面的平坦和廊柱的高大,其后才是屋宇内部,这是依人的移动而确定的叙写次序。写宫室之大,不着一宽阔字样,只落墨于宫内光线明暗变化,这宽阔也只在有了观者视感后才能知觉的。这两章有人说是班固“两都所祖”,“包都一篇灵光赋”,“有少许胜多许之妙。”其妙处不仅在于状物生动逼真,井然有序,比喻新颖、贴切,还在于两章看似独写建筑,实则兼写人事。可令读者想象出在主人引领下,群人迤迤而行,自远而至,绕行四周,又登堂造室,且于观瞻中侃侃详说的情景。于是眼前展现了一幅类似红楼梦里大观园落成,贾政门客,同僚们观赏并竭尽称颂能事的生活画面。寻味之下,情趣盎然。
六、七、八、九四章,写“莞蕈”、“寝兴”、“说梦”、“占梦”等情景。朱熹说:“梦兆而有祥,亦颂祷之词也。”以占梦之法,行祝祷之事,确是太卜之业。但这里所写的,又并非都是太卜的颂词。第六章写主人于莞蕈之上安寝中做了一个梦,梦中出现了熊罴、虺蛇等物事,晨兴之后,先自有了推详,以为吉兆,这才说给太卜。太卜顺其意,才有了后三章从梦兆主人生子生女、到子女床、裳、玩具,到将来男儿为君王,女儿做贤妇这一系列大吉大利的颂词,也才画出了一幅幅民俗画面。这里又把祝祷溶于写事,事中又可见人。主人说梦时的微妙心理,神情态度,太卜占梦时对主人言色的察观,心理的揣摸等形象,虽未着墨,却仍可为读者掬来把玩。
今天的读者,常感到古诗中颂体诗佳作甚少。原因是颂诗中多见华词富句,少有真情实感,一味称扬,往往失之呆滞。斯干构思,却显出于新巧,事序其经,颂赞其纬,使人物音容心态影绰其词,鲜活灵动,确是颂诗中独具特色的佳篇。其宁静、欢乐、温暖的生活氛围,对未来的企望,又隐隐触动读者心弦,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量,使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弄璋”、“弄瓦”至今还是男尊女卑思想的依据,这一点是不容忽略的。
-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作品赏析历来咏西施的诗很多,优
-
小郡大江边,危楼夕照前。青芜卑湿地,白露深泬寥天。乡国此时阻,家书何处传?仍闻陈蔡戍,转战已三年。
-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出处】唐.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 》 【意思】诗人借朱买臣的典故,以会稽 愚妇喻目光短浅,又以买臣自比,来表达自己终于盼到了入长安施展抱 负的思想。语言巧妙
-
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
-
古文观止·明文·归有光·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
-
下马二林寺,翛然进轻策。朝为公府吏,暮是灵山客。二月匡庐北,冰雪始消释。阳丛抽茗牙,阴窦泄泉脉。熙熙风土暖,蔼蔼云岚积。散作万壑春,凝为一气碧。身闲易澹泊,官散无牵迫。缅彼十八人,古今同此适。是年淮寇
-
【原题】:寄赠西川御史薛端公益州司理刘大著陕路运使臧殿院梓州提刑唐察院
-
【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注释与译文]越窑是著名的青瓷窑,在浙江余姚。两句的意思是:在深秋风紧露浓的季节越窑开了,烧出的青瓷器一片青翠,犹如葱绿的山色。这是咏瓷器的千古名句。 参考文献
-
【5377】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上下册)(杨奎松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81万字,2016年1月第1版,上下册,128元)△17章:
-
广艳异编 明刊本《广艳异编》序书影 明刊本《广艳异编》正文书影 明代文言短篇传奇、志怪小说选集。三十五卷,二十五部。题“印月轩主人汇次”。辑者吴大震,字东字,号长孺,又号市隐生、印月主人,安徽休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