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嘲·[宋]陆游》原文与赏析
[宋]陆游
我生学语皆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
莫道终身作鱼蠹,尔来书外有工夫。
在我国文学史上,以万首诗传世的唯有陆游一人而已。陆游创作如此丰富的诗作,不仅与他西行万里路的生活实践有关,更同他辛勤阅读万卷书密切相关。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终老弥笃,五十八岁时作读书诗叙述了平生爱好读书的情趣:“放翁白首归剡曲,寂寞衡门书满屋。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书……有时达旦不灭灯,急需打窗闻簌簌。倘年七十尚一纪,坠典断编真可读。客来不怕笑书痴,终胜牙籖新未触。”读书废寝忘食可以想见。这首诗写于八十二岁高龄,可见诗人读书之志不减当年,可谓对自己读书一生的总结。
诗题“解嘲”,是对别人的嘲笑进行辩解。陆游学语耽书、万卷眼枯,到头来壮志空负,才华徒存,晚年过了二十多年的罢斥闲居生活,自然遭到非议。这同扬雄“独说十万言”,“然位不过侍郎”而遭客嘲笑的境遇一样。陆游一生的不幸难道是读书太多的缘故吗?“莫道终身作鱼蠹,尔来书外见工夫”作了否定的回答。“鱼蠹”是书中的蠹虫,这里比喻以读书为生。别人嘲笑“终身鱼蠹”,而诗人却不是终身书呆子,“莫道”两字的否定,说明自己不是死读书、读书死,而是学有所用的,“尔来书外见工夫”作了深刻的辩解。尔来,从那读书时以来。“书外”,指社会生活。工夫,指读书的收获。诗人读书一生收获非浅,他那爱国忧民的社会理想,抗金救国的政治主张,无不是从古贤书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是万卷书给了他智慧、理想、志向和美德。从陆游的诗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尤其在他的晚年,读书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漫长的山阴闲居,他以读书,排遣忧愁,聊以自慰;他以读书洁身自好,保持美德。同时,正是他酷爱读书的性格,使晚年的创作力极为旺盛。这时期陆游写了七千多首诗,反映农民生活和描写农村风光的优秀诗篇也多半是这时写成的。由此足以表明,陆游“书外工夫”之深了。
这两句是陆游对自己一生读书成就的高度概括,也是后世读书人的座右铭。它以深刻的辩证思想,巨大的知识诱惑力,启迪着人们认识读书的价值,懂得人生的成功之路,要想“书外有工夫”,必须书内下功夫。
-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出处】唐.刘眘虚《 阙题 》 【意思】安静清闲 的大门面对山路,柳荫深处藏有读 书堂。虽然是白天,清幽的日光透 过树荫洒落在衣服上面。 【全
-
我怀元佑初,圭璋满清班。维时南隆老,奉使独未还。迂叟向我言,青齐岁方艰。斯人乃德星,遣出虚危间。召用既晚矣,天命良复悭。一朝失老骥,寂寞空帝闲。至今清夜梦,枕衾有余潸。喜闻二三子,结发师闵颜。高论逼河
-
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 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 李商隐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在绮丽精工的词句中寓以深意。有的诗篇甚至过于隐晦,颇费猜测。而这首诗虽然也采用象征手法,但诗歌的表面意义与象
-
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年就没过完,而正月十五元宵节可以说是年的最高峰。因为过了正月十五就下地干农活了,农活挤成个蛋儿,忙得喘不过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
-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作品赏析吴正子曰:此篇言晚春之景。方扶南曰:言春光易过也。注:1: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并且还有对话,并且还交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可能是现代的电影艺术才能胜任的一
-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写分别之日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十天。这两句为后面写二人感情之深做铺垫。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我对你的思念是多么深重,虽然分别没几天,但我的感觉如同分别了好多年那样漫长。此句明显套用《诗经·王风·采葛
-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却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
-
作者: 周永才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