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清]郑燮》原文与赏析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曾做过两任县官。擅画兰竹。诗近白居易,以白描胜。有板桥全集。
这首诗是作者题他自作的竹画的,题在画幅中。诗借歌颂竹子的耐风耐寒和立根于青山破岩之中,以寄托自己的生活和道德的理想,颇具有哲理意味。
翠竹,是古代诗歌中常被吟咏的对象。郑燮的这首诗重在赞美竹子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全诗一出笔就气势非凡,树立了翠竹高风劲节的形象。“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一诗句充满了勃勃生气,使人们可以想见到修竹挺立于青山的神采风姿,显示了昂奋的美质及顽强的生命力。下一“咬”字,拟人化了,饶有动态,突出了它顶石拔节,钉山不移的伟岸。如果说这句诗写的是竹的外在状貌,那么紧接着的第二句诗“立根原在破岩中”就是写竹的内在精神。竹的所以能出现异乎寻常的“咬”劲,乃因它根植坚硬的青山破岩的深处。唯其根深,才见长势的茂盛,也才见悬岩高耸的奇观。一、二句诗的叙“形”于前,论“实”于后,形实相互表里,给人以因果关系的哲理启迪。
翠竹是在艰苦的搏斗中生长的。第三句“千磨万击还坚劲”,概言它经受了所有的考验。不难理解,“千磨万击”的过程,不正是它炼就了一身“坚劲”的过程吗?没有这个过程,就没有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能耐,而有了这个过程,它才在万物凋零萧瑟的残冬里,敢于凌霜傲雪,冲寒而出。越是严寒,它就越显得“坚劲”,有着经冬犹绿的美姿特质。它永远保持着坚贞不屈的高节,“任尔东西南北风”这煞住通篇的诗句,既表现了它有超俗的气节,又表露了它不畏恶风的洒脱。不难想象,风起之时,它依然是劲直向上,竹叶会随着风势婆娑作舞,竹声会顶着风力磬然成韵。这两句诗就哲理的角度讲,说明了有斗争就有发展,主观能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人要学竹,像竹一样具备高尚的节操。看得出,诗人赞竹是有托物抒怀之意的。
-
买了几瓶秋梨膏,百合莲子的炖煮次数也频了,秋风秋雨也好,秋高气爽也罢,秋食是定规的。想着倒是可以做佛手炖了,理气和胃利咳,与秋梨膏
-
作者: 张秀亚 【原文】: 这是个落雨的日子! 雨洒
-
《未老身犹书卷里,不眠人在漏声中.》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未老身犹书卷里,不眠人在漏声中。》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3318】语言的力量:如何用魅力影响和感染他人(〔美〕希恩著,童欣译,中国华侨出版社,25万字,2013年10月第1版,32元)△共6章:[1]有
-
古文观止·韩愈·祭十二郎文① 年月日,季父愈
-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强:勉强。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两句用晋人孟嘉在桓温所设
-
鸾凤翱翔在寥廓,貂蝉潇洒出埃尘。致成尧舜升平代,收得夔龙强健身。抛掷功名还史册,分张欢乐与交亲。商山老皓虽休去,终是留侯门下人。
-
辛弃疾《菩萨蛮》辛弃疾 辛弃疾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①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② 。烟雨却低回 ③ 。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④ 。 注释 ①赏心亭:详
-
归熙甫戴素庵七十寿序 戴素庵先生,与吾父同入学宫为弟子员,同为增广生,年相次也。
-
【生卒】:1931—【介绍】: 美国作家。1931年出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建筑师家庭。曾在美国陆军中服务;五十年代中期任过休斯顿博物馆的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