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萧》情诗三百首赏析
蓼萧
作者: 杨明琪 【本书体例】
【原文】:
蓼彼萧斯(1)。零露湑兮(2)。既见君子,我心写兮(3)。燕笑语兮(4),是以有誉处兮(5)。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6)。既见君子,为龙为光(7)。其德不爽(8),寿考不忘(9)。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10)。既见君子,孔燕岂弟(11)。宜兄宜弟,令德寿岂(12)。
蓼彼萧斯如今召集同,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冲冲(13)。和鸾雝雝(14),万福攸同(15)。
【鉴赏】:
这是一首诸侯在周王举行的宴会上唱给周王的祝颂歌。
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更大领域的统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动地方力量,把京畿以外的区域都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亲属及有功之臣。大至诸侯国,小到采邑。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诸侯是封地的所有者,周天子又是举国上下的最高首领。如ì寺·小雅·北山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为此,周天子经常举行宴会,款待各路诸侯。这样,在盛大的国宴上,诸侯既出于感恩戴德,又出于臣下的有求心理,便祝酒为兴,唱诗为周天子歌功颂德,祝福庆寿就成为自然的事了。这正是蓼萧的主题所在。
全诗共四章,第一章写诸侯对君王向慕之情及燕享之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第二章写诸侯受宠荣,而赞君德祝长寿:“为龙为光,其德不爽。”第三章赞美君王胸怀宽广,坦诚地对待诸侯王:“孔燕岂弟,宜兄宜弟。”第四章回顾君王枉驾迎接诸侯的情景,并祝万福同归君王:“鞗革冲冲,和鸾雝雝,万福攸同。”此诗确有开启歌功颂德文学之先河,不为追求独立人格的人所看重。但是,我们不能抛开历史条件责备古人,更不能因此而抹煞诗的美学价值。
首先,全诗体现出一种古朴,阔大之美。后世歌功颂德之作,总把皇帝称作“龙颜”、“龙光”。龙虽威严,却高高在上,常人不为亲近。同时这种称呼,总流露着作者诚恐诚惶与阿谀逢迎的可怜相。与之相比,蓼萧把周王比作香草艾蒿,把周王对诸侯的恩惠比作露水。艾蒿到处可见,它没有龙颜的威严,有的是与百草密切相处的自然关系。所以这不仅是修辞学的差别,又是远古时代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具体反映了诸侯与天子之间自然朴素的关系,从而给人以自然古朴的美感。另外,全诗每章六句,只有后三句内容和形式有所变化,而前三句都是基本没有变化,这样,一方面,每章中有几个句子的变化,使重章叠唱中避免了呆板和单调。另一方面,总体上的复沓叠唱,比不上后世颂歌的细腻和华丽,却正因为朴实的反复咏唱,给人以阔大的美感。试想,各路诸侯,高举杯盏,齐声反复咏唱,是何等的壮美。
其次,这篇小雅艺术上还有许多特色。第一,每段前两句:“蓼彼萧斯,零露湑兮。”这既是比,又是兴。这比起那些赤裸裸地歌功唱德之作,显得生动活泼。为小雅这类庙堂文学增添了生气。第二,与诗经中大多数篇章一样,本诗以叠唱为主,在避免单调,板滞方面除了有近义词的变化外,还用了每章均换韵的方法。其韵依次为“i”、“ang”、“i”、“eng”加上每章本身韵的和谐,使全诗显得错落有致,和谐而铿锵。
-
数日方离雪,今朝又出山。试凭高处望,隐约见潼关。
-
时兵荒之后,儒雅道息,谨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悉令受业,躬行邑里,亲加考试。河
《时兵荒之后,儒雅道息,谨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悉令受业,躬行邑里,亲加考试。河汾之地,儒道更兴。》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六月,诗人由杜甫等举荐,任右补缺谏官。诗歌通过描写重阳节的无绪,抒发了对长安的思念和对国都沦陷的忧虑以及内心的无限沉痛。
-
陈寿 亮 (1) 躬 (2) 耕陇亩 (3) ,好为《梁父吟》 (4)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5) 、乐毅 (6) ,时人莫之许 (7) 也。惟博陵 (8) 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 (9) 与亮友
-
访古高台半已倾,春郊谁从彩旗行。喜闻车马人同乐,惯听笙歌鸟不惊。
-
搔首问天摩巨阙,平生有恨何时雪?天柱孤危疑欲折。空有舌,悲来独洒忧时血。画角一声天地裂,熊狐蠢动惊魂掣。绝影骄骢看并逐。真捷足,将军应取燕然勒。 卢象昇是明末大将,善射,娴于将略,曾多次率军与清兵相抗
-
名二子说名二子说 【原文】 轮、辐、盖、轸[218],皆有职乎车,而轼[219]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
-
甲第开金穴,荣期乐自多。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竹引携琴入,花邀载酒过。山公来取醉,时唱接罒離歌。
-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滁州西涧的景色和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好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主题,展现了悠闲自在的心态和追求自由的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阅读和翻译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这首诗展现了韦应物深厚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才华,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
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