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蛮》情诗三百首赏析
绵蛮
作者: 杨笃文李青山 【本书体例】
【原文】:
绵蛮黄鸟(1),止于丘阿(2)。道之云远(3),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4),谓之载之(5)。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6)。岂敢惮行,畏不能趋(7)。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8)。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鉴赏】:
这是一首写行役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四句是征夫们自道其苦的话,后四句当是诗人对征夫们的劳累艰辛所表示的同情。
各章一、二句“绵蛮黄鸟,止于丘阿”、“绵蛮黄鸟,止于丘隅”、“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只变化了最后一个字,基本意思相同。有的认为是比兴,有的认为采用了赋的手法,皆可讲得通,都起着一种反衬的作用。长途跋涉的征夫们,从清早起来赶路,直到日落黄昏,还继续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脚步蹒跚地行进在漫漫的道路上。四顾茫茫,山水苍凉,只见一群群喳喳鸣叫的黄鸟,倦飞归来,纷纷落在了路旁山坡上。饥渴疲劳的征夫们触景生情,看到黄鸟尚能按时栖息,而他们却不知何处才是归宿,何时才能够停下脚步。想及黄鸟之自由,愈觉自己十分悲苦,于是禁不住发出了“道之云远,我劳如何”的一声声长叹!以下二、三两章“岂敢惮行,畏不能趋”、“岂敢惮行,畏不能极”,进一步委婉曲折地写出了征夫们内心之苦。他们虽然是极为劳苦憔悴,却又不敢直言其苦,直吐其怨,只能用解释说明的方式来表示他们的担忧:“我们不是怕苦,怕走远路,而是怕走不快,走不到目的地。”是啊,似此饥渴、劳瘁,长时间得不到休息,撑着身子赶远路,征夫们不病死也得累死,谁能保证不误王事?
各章后四句,有认为是征夫们途中遇见的一位大臣说的话;还有认为是征夫们假想中的押队官吏大发慈悲的话,与各章的前四句恰好构成对歌的形式,写了两个人物形象。仔细味之,似觉释为诗人的直接议论更为妥贴。在诗经中,许多诗篇都写到了频繁沉重的徭役、兵役给人民所带来的痛苦和不安,生产无法进行,有家不得团圆。这一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众多征夫们困苦不堪的情状,不能不引起诗人的关注和同情。诗中一连三迭、反复咏歌的“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可说就是诗人对征夫们一种怜悯之心的流露:请给他们吃得饱点、喝得足点;多给他们些鼓励和劝勉;有的实在走不动了,就让他们搭搭车。言外之意是说,对征夫们不要动辄就喝斥、打骂,一个劲地让他们忍着饥渴,耐着疲劳,怀着忧惧去赶路。诗人与征夫们这种感情上的共鸣,在诗里是用劝谕的口气写出的,是说给那些押送征夫们的官吏听的。他希望能改善征夫们的待遇,减缓他们的困苦,却怎能改变他的命运呢?
-
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且算欢娱逐日来,任他容鬓随年改。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自量气力与心情,三五年间犹得在。
-
晚来云淡秋光薄,落日晴天。落日晴天。堂上风斜画烛烟。从渠去买人间恨,字字都圆。字字都圆。肠断西风十四弦。
-
柳宗元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
-
名言: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注释: 阵: 摆好阵势。常: 常规。乎: 于。 句意: 摆好阵势再出战, 这是用兵作战的常规, 而兵力运用得是否巧妙, 在于指挥者根据敌情而作的灵活运
-
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 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
教育是仁义的大端,学习是智慧的大端。就仁义来说,没有比给他人利益更大的了,而给他人利益又没有比给他人以教育更大的了; 就智慧而言,没有比修身养性是更聪明的了,修身养性又没有比学习为更聪明的了。
-
【名句】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语出汉代扬雄《法言·吾子》。屈原的骚赋辞采富丽而合乎法则,宋玉、枚乘的赋词藻华丽而铺张过分。这是扬雄对楚辞汉赋的评论。
-
鲁迅后期论点的梳理其实,即使是在1927年以后,即鲁迅的世界观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转化之后,他在文学问题上也发过表一些与正统马克思主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上水如天。 宋神宗熙宁五年 (1072) 六月二十七日,苏轼游览西湖。他先荡舟湖内,亲见西湖上一场
-
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兄将富贵等浮云,弟切功名好权势。长安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马听晨鸡。公卿朱门未开锁,我曹已到肩相齐。吾兄睡稳方舒膝,不袜不巾蹋晓日。男啼女哭莫我知,身上须缯腹中实。今年思我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作品赏析【简析】:燕,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当年是戍边之地;秦,今陕西一带,系征夫们的家乡。作品将少妇的心态刻画的逼真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