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鲁迅后期论点的梳理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鲁迅后期论点的梳理

鲁迅后期论点的梳理

其实,即使是在1927年以后,即鲁迅的世界观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转化之后,他在文学问题上也发过表一些与正统马克思主义不相符合的言论。还以文学的起源问题为例,他曾经这样说过:

有史以前的人们,虽然劳动也唱歌,求爱也唱歌,他却并不起草,或者留稿子,因为他做梦也想不到卖诗稿,编全集,而且那时的社会里,也没有报馆和书铺子,文字毫无用处。(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这篇门外文谈正是鲁迅发表“杭育杭育派”说法的同一篇文章,作于1934年,它被许多鲁迅研究专家说成是鲁迅唯物史观的文艺思想的成熟标志。而恰恰就在这一篇文章中,鲁迅又说了“劳动”与“求爱”是与“唱歌”相关的两个缘由,亦即文学的起源。这里表述的意思,明显是劳动起源论与爱情起源论并存了。关于文学的爱情起源论,也是西方古典文艺理论重要论点之一,鲁迅在这里将它与“劳动起源论”相提并论,看来他并不是如我们某些专家过去所说的那样是个“文学起源于劳动”的坚定持论者。更有甚者,鲁迅除了这里说到的“爱情起源论”,他在文学起源问题还有其他的说法。就在这篇门外文谈中他又说:

原始社会里,大约先前只有巫,待到渐次进化,事情繁复了,有些事情,如祭祀,狩猎,战争……之类,渐有记住的必要,巫就只好在他那本职的“降神”之外,一面也想法子来记事,这就是“史”的开头。况且“升中于天”,他在本职上,也得将记载酋长和他的治下的大事的册子,烧给上帝看,因此一样的要做文章——虽然这大约是后起的事了。再后来,职掌分得更清楚了,于是就有专门记事的史官。文字就是史官必要的工具,古人说,“仓颉,皇帝史。”第一句未可信,但指出了史和文字的关系,却是很有意思的。

鲁迅在这里是说文学的起源,与原始宗教职业者的“巫”,还有“史官”也有关系,而且说由于“巫”要“做文章”,他起的作用比“史”更大、更早一些。如此看来,鲁迅也不排斥文学起源于宗教活动说(这与他前期发表的一些言论相通),以及起源于史官说。

关于“宗教起源说”,其实与“巫术”起源说相当接近。西方学者常把原始巫术作为原始宗教的同一体来研究。19世纪法国学者雷纳克说:“原始人的活动受魔法的控制,当他们在狰狞的自然面前无能为力时,就产生了用语言来控制自然、支配自然的原始咒语。”而所谓“用语言……的原始咒语”,就具有原始诗歌的初步形态。

而后者则与中国传统文论紧密相关。关于文学与“巫”“史”的关系,刘勰曾有所论述:

天地定位,祀遍群神。六宗既禋,三望咸秩。甘雨和风,是生黍稷。兆民所仰,美报兴焉。牺盛惟馨,本于明德。祝史陈信,资乎文辞。昔伊耆始蜡,以祭八神。其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无作,草木归其泽。”则上皇祝文,爰在兹矣。(文心雕龙·祝盟)

所谓“祝史陈信,资乎文辞”,就是说的巫、史与文学的密切关系;而所说“天地定位,祀遍群神”,说的就是这种关系发生在人类的最原始时期。鲁迅在此无疑是吸收采纳了这种说法,所以他采信了“先前大约只有巫史……”来解释文学的起源问题。关于文学与“巫史”关系,西方也有类似的说法,18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曾提及原始宗教给予文学的影响,19世纪之后,有泰勒、弗雷泽、雷纳克等人类学家,在研究原始部族巫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论点,说原始艺术实际上是巫术的一种,目的是祈求狩猎的成功。

看来,在文学起源问题上,前期的鲁迅主要持“自然发生”说,同时也有“神话”说、“劳动”说、“宗教”说等;后期的鲁迅主要持“劳动”说,同时也有“爱情”说、“巫史”活动说,以及“休息”说。可以说,无论早期或后期,他在这个问题上都有坚持进化理论或唯物史观理论的一面,也有比较通达、包容,从而呈现有些驳杂的一面。

猜你喜欢
  •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宵为我国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赏灯。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记载,南宋时,“自去岁赏菊灯之后,迤逦试灯,谓之预赏。一入新正,灯火日盛。”此词题作“正月十一日观灯”,乃写灯节前的预赏。但此词的主旨不在于描绘

  • 苏轼《送孙勉》全诗鉴赏

    昔年罢东武,曾过北海县。白河翻雪浪,黄土如蒸面。桑麻冠东方,一熟天下贱。是时累饥馑,常苦盗贼变。每怜追胥官,野宿风裂面。君为淮南秀,文采照金殿。(君尝考中进士第一人。)胡为事奔走,投笔腰羽箭。更被髯将

  • 刘禹锡《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即事感怀诗词赏析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张即燕公之孙,顷坐事除名昔忝南宫郎(1),往来东观频(2)。尝披燕公传(3),耸若窥三辰(4)。翊圣崇国本(5),保贤正

  • 典故“牛角挂书”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新唐书 李密传》: (李密) 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 《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

  • 《东坡论书》

    《东坡论书》 宋苏轼《论书》选于《东坡集》,多为散论,历来为世所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道人等,宋四大书家(苏、黄、米、蔡)之一,在文学史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东坡未作书法专集,故后人辑其书论为《

  • 公婆的数字情

    公婆的数字情春日里,百花开,先生带领小儿把家还。儿子一蹦三尺高,为着回家看奶奶。第一次回老家,儿子回来就跟幼儿园的老师说,我奶奶八

  • 百喻经全集《医治脊偻喻》译文赏析

    医治脊偻喻 【原文】 譬如有人,卒[1]患脊偻,请医疗治。医以酥涂[2],上下着板,用力痛压,不觉双目一时并出。 世间愚人,亦复如

  •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出处】唐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 【意思】精神愉快身体自然轻松舒畅,心里真想临风飘举奋力翱翔。 【全诗】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唐].韦应物. 兵

  • 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蒋春霖《柳梢青·芳草闲门》春愁词作鉴赏

    此词写春愁。古时寒食、清明时节是赏春的最佳日子,词中说“清明过了”,隐有春光将尽的憾恨之意。门外是芳草侵阶,碧色连天,门内是一个闲人,真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苏轼语)。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