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独不见》抒情赠友离别诗赏析
独不见
沈佺期①
卢家少妇郁金堂②,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③。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④。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⑤。
【注释】
①沈期:见杂诗三首(其三)。
②“卢家”句: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此句用其意。郁金:郁金香,可浸酒涂壁,百合科,旧谓出大秦国。
③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④白狼河:白狼水,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两唐书·奚传说奚国国境南接白狼河,即此。丹凤城:一说因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故名,后便为京城之别称。按:恐即凤阙之意。汉建章宫有凤阙,后世也借指帝城,唐代民居多在城南。
⑤流黄:褐黄色的绢,此指床帐。
【赏评】
这首诗句法整饬,辞藻瑰丽,设色古艳有乐府遗风,值得一读。它是模仿乐府旧题所作,故称“古意”。诗歌首句画出一幅美人观燕图。她站在芬芳的郁金堂中,看燕子双双在梁间追逐呢喃。外面已是九月天气,到了为征人制冬衣的时候,处处砧杵,催落了秋叶。摇落寒意也进入了她心中——“十年征戍忆辽阳”,一个在“白狼河北”,一个在“丹凤城南”,面对成双成对的海燕,她能是什么心情!“音书断”自然带来了无眠的“秋夜长”。长夜不寐,偏偏还有月光照得绢帐流霜,令她心中更加凄凉。
【诗评选辑】
①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卢家少妇体格丰神,良称独步,惜颔颇偏枯,结非本色。同乐府语也,同一人诗也。然起句千古骊珠,结语几成蛇足。
②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沈诗篇题原名独不见,一结翻题取巧,六朝乐府变声,非律诗正格也。
③清·方东树昭昧詹言:本以燕之双栖兴少妇独居,却以“郁金堂”、“玳瑁梁”等字攒成异彩,五色并驰,令人目眩,此得齐梁之秘而加神妙者。三四不过叙流年时景,而措语沉着重稳。五六句分写行者,居者,匀配完足,复以“白狼”、“丹凤”攒染设色。收拓并一步,正跌进一步。曲折圆转,如弹丸脱手,远包齐梁,高振唐音。
-
汉昭帝赐燕刺王旦玺书 昔高皇帝王天下,建立子弟以藩屏社稷。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
-
姜夔《姑苏怀古》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①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② 【注释】 ①柁牙:桅杆。②苏台:姑苏台,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在今姑苏市西南的姑苏山上。 【译文】 夜深了,
-
诗一开始就把皇帝车骑到东庄比作是从天而降,将宴会音乐比为仙乐,宴会之盛大非凡,也就不言而喻。三联描绘东庄景色气象阔大,南山渭水尽收眼底,尾联说明皇帝车驾流连忘返的原因。
-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出处】唐王维《桃源行》。 【译注】松林中的房屋,静静地沐浴着 明月的清辉。太阳拨云而出,鸡犬在晨曦中喧闹。诗人用以静写动,以 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了田园生活的
-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股
-
西风来几日,一叶已先飞。新霁乘轻屐,初凉换熟衣。浅渠销慢水,疏竹漏斜晖。薄暮青苔巷,家僮引鹤归。
-
旧书店[英国]格·格林 著邹海仑 译作者简介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英国作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在牛津大学历史系学习,当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琳馆清晨蔼瑞氛,玉旒朝罢奏韶钧。绿槐夹路飞黄盖,翠辇鸣鞘向紫宸。金阙日高犹泫露,彩旗风细不惊尘。自◇白首追时彦,行近储胥忝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