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题秦良玉小像·清·董祐诚》原文与赏析
清·董祐诚
云髻翘妆,锦袍映、马上桃花珠勒。飞箸遥请长缨,关门羽书急。三万里黄图似扫,算留得、蜀江残碧。雁塞虫沙.鸾台水火,输与巾帼。
问中阃,骄帅如棋,尚挥麈、纶巾当筹笔。中酒斫衣投地,与金瓯同裂。念玉垒、家山已破,料珮环,不化鹃血。祇有图画春风,旧时曾识。
秦良玉是明代末年四川的一位女将,能征惯战,打了不少胜仗,可后来与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作战,曾大败,最后据境顽抗而病死。当词人看到了一幅秦良玉的小像之后,不禁联想起她的身世功绩,对她产生敬佩而又惋惜的心情,而写下了这样一首词。
开头“云髻翘妆,锦袍映、马上桃花珠勒”几句活脱脱地给我们描绘出这样一个女将的形象。“云髻翘妆”,完全是女子的打扮,高高的发髻,头上还插着首饰。可却身穿战袍,跨在马上,用桃花色珍珠镶嵌而成的马勒子与战袍相映,使女将的形象更生动、更丰满。这几句通过极简单的笔墨,道出了秦良玉形象的基本特点,既真切而又传神,确是十分不易的。
自此以下,便是作者联系秦良玉生平而抒发的想象和感慨了。“飞箸遥请长缨,关门羽书急。”是说在军事形势十分紧张的情况之下,女将军主动请求战斗任务,从四川赶到北方杀敌。史载秦良玉曾于天启元年(1621)率兵北上御后金(清),崇祯三年(1630)又入援京师。主动请缨,万里赴疆,这才显出英雄本色。虽然“三万里黄图似扫”,可还是保住了蜀地的河山一隅,所以说功劳是不可磨灭的。“黄图”,帝都。唐骆宾王同崔驸马晓初登楼思京诗云:“白云乡思远,黄图归路难。”就是说要回到京城是很难的。这样的功劳,与那些须眉男子相比,并不逊色。“雁塞虫沙”,是指那些在边塞战死的士兵或遇难的百姓;“鸾台”,唐门下省之别名,“水火”指势不两立者。这里作者以“鸾台水火”比喻朝廷中那些争权夺利的人。不论是“雁塞虫沙”还是“鸾台水火”,他们在巾帼英雄的面前,作何感想呢?这上阕的结句,既发表了作者强烈的感慨,也发表了作者对这位女将的无限赞美。
下阕则转而表现惋惜之情了。秦良玉回蜀后,竹菌坪一战,被张献忠打得大败,所部三万人尽溃。所以说“问中阃,骄帅如棋”。阃者,郭门也。秦良玉被张献忠部围困,所以说是“中阃”。“骄”,写出了作者心目中秦良玉失败之原因。“如棋”,似指在被围之中的秦良玉如同在棋盘中面临失败的走投无路的“帅”一样。不过尽管如此,她“尚挥,纶巾当筹笔”,困兽犹斗,筹划着最后一搏。“中酒斫衣投地,与金瓯同裂”二句,表明她至死忠于大明王朝,与国家同灭亡的决心。今天看来,秦良玉的这些做法是不值得称道的,与农民起义军为敌,而且顽固到底,当然没有好下场,最后是病死了。但在一个清代词人看来,这些举动,又是他十分敬佩的。这一点,我想也不必过于去苛求古人吧!
最后“念玉垒、家山已破,料珮环,不化鹃血”,表现了作者的一种无可奈何之情。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北。四川全境为张献忠夺得而建立了大西政权,虽然不久张献忠亦被清兵所破,但毕竟秦良玉“家山已破”。作者料想到,她不会象古蜀帝杜宇那样,化作啼血的杜鹃,留给人们美丽的神话传说,而眼前,只是留下了一幅小像,给崇敬她的人留下美好的想象和回忆。所以说“祇有图画春风,旧时曾识”。她的英姿,她的形象,连同她的功业,她的罪过,一起留给了后人去评价。
由像及人,进而生发出许多联想,发抒了许多感慨、赞美、惋惜之情,这是题像诗的特色。虽然作者的评价不无偏颇,甚至有原则和立场的问题,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的确是写得感情起伏迭宕,从酝酿,到高潮,到跌落;从赞美,到惋惜,到无奈,显得真率自然,感人肺腑,不愧为清词中的珍品。董方立虽然年仅三十三岁而卒,而其兰石词却被编进清名家词,在众多的清代词人中争得一席之地,我们从这首词中就可看出他的艺术工力。
-
秦磨利刀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可怜黄绮入商洛,闲卧白云歌紫芝。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作鸾凰天外飞。去者逍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为。
-
2月7日 中共中央发出“二月来信” : 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结束后,中央根据当时共产国际领导不符合当时中国形势的指示,于1929年2月7日起草了《中央给润之、玉阶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信》(史称“二
-
长乐遥听上苑钟,彩衣称庆桂香浓。陆机始拟夸文赋,不觉云间有士龙。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大过第二十八 【题解】 大过卦为异卦相叠(巽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巽,巽为风为木。上兑下巽,有泽水淹没木舟之象
-
从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196-226?,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一批身经乱离,目击苦难而又肯正视现实的诗人,不但把社会真
-
编年体史料长编。从明太祖到明熹宗凡十三朝,皆有修纂。共三千零四十五卷,附崇祯实录十七卷。 其中第一种《太祖实录》二百五十七卷,初修于建文(1399—1402年)时,王景等为总裁;靖难之变后,朱棣下令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内容包括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什么是赵季平古诗词曲的风格特点,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什么。诗经《有狐绥绥》 白若溪《有狐绥绥》 诗经《关雎》 哈辉《关雎》 诗经《子衿》 墨明棋妙《子衿》 诗经《蒹葭》 邓丽君《在水一方》 汉乐
-
(淮阴侯列传) 不论多么聪明的人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也总难免会有疏漏之处。 (参考)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湘夫人高中古诗词填空,内容包括湘夫人古诗词填空,求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湘夫人的句子默写考点搜,湘夫人里常考的默写。《九歌·湘夫人》作者: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