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宋·陈与义》原文与赏析
宋·陈与义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是陈与义写得最好的一首词。词风清婉,慷慨而不激昂,怅悒而不悲壮。作者在北宋灭亡时,逃离故乡洛阳,后避乱襄、汉、湖、湘、岭峤,辗转至临安,虽官至参知政事,但满腹亡国之痛、离乡之愁、乱离之苦、怜才之情,不到五十岁就命归黄泉。这种怅惘抑郁之情在这首词中借抚今思昔、上下阕的对比显露出来。仰承“忆昔”,俯注“一梦”,上下两阕,浑然一体,而主次分明,以往昔豪情陪衬今朝怅惘,真所谓“好在句外”。
上阕回忆当年在洛阳午桥与诸多英豪酣饮情景。“杏花”两句似出自皇甫松“桃花柳絮满江南,双髻坐吹笛”,但皇句偏于优美,陈词较为壮美,不是儿女幽情,而是才子豪情。“长沟”句意似杜甫“月涌大江流”,但杜诗壮阔,陈词静美。因而作者颇有才子豪情,终无壮士胸怀,下阕自然转为悒郁。“二十余年如一梦”,一笔按下多少辛酸。“此身虽在堪惊”,感叹幸存,回首惊心。“闲登”三句点题,归结为“古今多少事”,无论是英豪壮举还是堪惊痛史,只不过供渔人编歌闲唱,心灰意懒,终见消极。
全词明快自然,由夜登忆夜饮也是自然之理。
-
《韩非子·主道》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探讨了人们在追求道德与利益之间的抉择。文章通过比喻和对比,告诫人们要把道德放在首位。同时,文章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道德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南。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的选择。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编关于童年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童年的古诗词,描写童年的古诗,有关童年的古诗。村居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作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
-
李白《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全诗赏析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颠倒。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颇似楚汉时,翻覆
-
《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筹海图编》原文鉴赏
-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
-
【4313】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新特点(姜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 8万字,2016年10月第1版,10元)6部分:[1]21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状况
-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斫得厅前栽。烂熳一栏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麴尘。泪痕浥损燕支脸,剪刀裁破
-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
太室何森耸,少室欲飞动。相对起云霞,恍如游仙梦。何以宠此行,行歌降神颂。
-
(后集六十八) 鱼得水而游,但忘记身在水中。鸟乘风飞翔,但不知身在风里。 人若能体会个中道理,就可摒除外物的诱惑,享受天然的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