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菀柳》情诗三百首赏析
菀柳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原文】:
有菀者柳(1),不尚息焉(2)。上帝甚蹈(3),无自暱焉(4)。俾予靖之(5),后予极焉(6)!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7)。上帝甚蹈,无自瘵焉(8)。俾予靖之,后予迈焉(9)!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10)。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11)!
【鉴赏】: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勤劳王事,却遭无情贬谪、放逐的大臣。以其亲身的经历揭露了朝政的黑暗,对昏王庸君的喜怒无常、暴戾无道,充满了怨恨、激愤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朝见用、一朝被弃的悲怆心境。
全诗三章。一、二章诗意相同。开头起兴两句,只变化了一个字。“愒”也就是“息”。诗人用郁郁婆娑、浓荫清凉的柳树可供人休息,来反衬当权者之寡情少意,无恩泽於臣民,弃信义於天下。三、四句“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极言其国君异常暴虐、荒唐,万万不可与之接触和亲近,否则就会自找祸殃,自取其病。诗人先把自己这种痛切的感受说出来,而后再现身说法,讲了自己的经历和遭遇:“俾予靖之,后予极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我当初是那样忠心耿耿地为王效力、谋事,可他一旦反复无常,便将我贬斥、放逐。后人所谓“伴君如伴虎”之叹,正不知总结了多少这样的严酷经验!
第三章变换句式结构,先以比拟,摹状为开端:“有鸟高飞,亦傅于天”,而后写到“彼人之心”,难以逆料,谁能知道他会骄横无常到那般地步?结末两句,再次以个人被弃的遭遇为佐证,发出“曷予靖之,居以凶矜”的诘问和呼喊。
这首诗的感情是直接明快、扬厉激越的,充满了艾怨和愤怒,确系诗人有感而发。诗中比衬,摹拟手法的运用,大大强化了揭露、指斥的力量;章句的复沓回环,使感情的抒发更为沉郁感人。
-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酒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关于酒的古诗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
《山海经》 发鸠之山 ② ,其上多柘木 ③ ,有鸟焉 ④ ,其状如乌 ⑤ ,文首 ⑥ ,白喙 ⑦ ,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⑧ 。是炎帝 ⑨ 之少女 ⑩ ,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11) ,溺 (1
-
一 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不论别的,单说求学。我到英国是为要从罗素 ① 。罗素来中国时,我已经在美国。他那不确的死耗传到的时候,我真的出眼泪不够,还做悼诗来了。他没有死,我自然高兴。我
-
短篇小说。邓友梅著。发表于1956年。作品描写一个青年技术员在爱情追求上所走过的一段危险的歧途。主人公原与本单位的因支部书记、女会计相爱,建立起一个和睦的小家庭。但当外表华丽、品性轻浮的混血姑娘加丽亚
-
《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 .[唐].韩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
-
僧阁倚寒竹,幽襟聊一开。清风曾未足,明月可重来,晚意烟垂草,秋姿露滴苔。佳宾何以伫,云瑟与霞杯。
-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诗鉴赏 这首诗以久戍边关的士卒口吻抒写军中思归之情。
-
《孟子·滕文公下》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的名篇之一。本文通过滕文公的家世和孟子的一番劝谏,表达了孟子对于君王治国的理想和智慧。这篇文章态度诚恳、文字简练,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孟子的思想有很大帮助。
-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蜀道有错喜欢铺,在大散关上。)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扶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
罗聘 竹里清风竹外尘,风吹不到少尘生。 此间干净无多地,只许高僧领鹤行。 罗聘(1733—1799),清著名画家。字遁夫,号两峰、花之寺僧、衣云和尚。江苏甘泉(今江都)人。师金农,好禅工诗学画,为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