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峡山寺》原文|翻译|赏析
唐·李翱2
翱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远地3,尝以为无因能来。及兹获游4,周历五峰5,然后知峡山之名6,有以然也7。
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8。如虎丘之剑池不流9;天竺之石桥下无泉;台山之力不副天奇10;灵鹫拥前山11,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交友择人而欲责全耶12! 去其所阙13,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于治平也,弗难矣。
1峡山:在广东省清远县南。2 李翱(772-841):字习之,唐代文学家,有李文公集。3为俦(chou):结伴。4兹:此次。5周历:遍游。五峰:指作者此次南行所游的五座名山——苏州虎丘山、杭州天竺山、江西大庾岭、广东灵鹫山、峡山。6名:著名、有名。7有以然:意为有它的道理。8“于灵鹫”三句:作者在灵鹫山有题灵鹫山一文,历述各山景色之优而未述及其不足之处。9不流:指无水。10“台山”句:台山即大庾岭。此句意为台山的奇险还不符合天然奇观的标准。11“灵鹫”句:意为灵鹫山前面有高山。12责全:要求全面。13阙:缺,指短处。
【析点】 李翱是韩愈弟子,其文学主张与韩愈相近,提倡文以明道,反对空洞无物,这在本文得到体现。作者由名山之不足联想到交友择人不能求全责备,并进而提出用人治国要取长去短则天下不难治平,这样本文就突破了一般题记文章就事论事为写景而写景的局限,在内容上具有了一定深度,颇能发人深省。
文贵曲折。本文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开头写峡山寺声名远播,从小就曾耳闻,这次游历所见觉得峡山果然名不虚传;按一般写法,接下去应该具体描写峡山寺之可爱处,不料作者笔锋一转,写峡山及另外四座名山的不足,并得出“物之全能,难也”的结论。继而作者由物及人,由自然及世事,说明交友择人不能求全责备;至此文章又一转折,指出只要用人所长去其所短则天下不难治平。结构上的曲折起伏既给人一种层次感,也使读者有回味的余地,避免了一览无余的单调乏味,且使读者于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服膺于作者的观点
-
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楚词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
-
诗词鉴赏《满江红 ① ·袁去华》 社雨初晴 ② ,烟光暖、吴山滴翠。望绛阙 ③ 、祥云亏蔽 ④ ,粉垣千雉 ⑤ 。万柳低垂春似酒,微风不动天如醉。遍万井、嬉嬉画图中,欢声里。 嗟倦客,道傍李。看人事,
-
欧阳公勋封赠典欧阳公勋封赠典 【原文】 吉州[1]新刊《欧阳公文集》,于年谱下尽载官爵、制词,无一遗落。考之今制,多有不合。虽非
-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黄昏时独对流萤愁思悄然,灯芯挑尽也难以成眠, 【赏析】晚上宫殿里流萤飞来飞去,人也在静静地思念,孤灯的灯捻儿将要挑尽也
-
叔向见韩宣子 ① ,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 ② ,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 “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 ③ 。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
-
作者简介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明代著名散曲家。他是一位“
-
在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是最重视章法的,在以上所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巩文章的这一特点,结构十分谨严,内容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此文可称得上曾巩文章这一方面的得意之作。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鲁迅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通过讽刺和讥讽,宣扬了人们应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文章中的“丧家”形容那些对社会问题不闻不问的人,而“资本家的乏走狗”则指的是为既得利益效劳的人。作者批判了这种盲从和唯利是图的态度,呼吁人们保持独立自主的思想,不被利益所束缚。这篇文章从骂人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问题,以期唤起人们反思和改变。
-
彭城古战国,孤客倦登临。汴泗交流处,清潭百丈深。故人轻千里,足茧来相寻。何以娱嘉客,潭水洗君心。老守厌簿书,先生罢函丈。风流魏晋间,谈笑羲皇上。河洪忽已过,水色绿可酿。君毋轻此乐,此乐清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