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宋濂·阅江楼记》鉴赏
古文观止·宋濂·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①。自六朝迄于南唐②,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③,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 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④,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⑤。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⑥。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⑦,升其崇椒,凭栏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⑧,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 “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⑨,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 “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⑩,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 齐云落星(11),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12),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13),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14)。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 ①金陵: 即今南京市。②六朝: 指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六个封建王朝,即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和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南唐: 五代十国之一,也建都金陵。③我皇帝: 指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公元1368年到1398年在位。定鼎: 传说中大禹铸九鼎象征天下九州之土,以后的夏、商、周三代都把它作为传国之宝,随都迁徙,后世王朝即把建都称为“定鼎”。④罔间: 没有间隔。穆清: 淳和清明。豫: 娱乐。⑤卢龙: 即卢龙山,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北。⑥锡: 通 “赐”。⑦法驾: 指天子的车驾。⑧朝宗: 即诸侯朝见天子,在春季朝见叫朝,在夏季朝见叫宗。⑨中夏: 即中华。⑩行馌(ye): 给田里耕作的人送饭。(11)临春结绮: 南朝陈后主在位时修建的楼阁名。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曾在此居住宴乐,不理政事,最后被隋军所杀。齐云: 楼名,唐朝时修建,在江苏吴县,朱元璋率军攻占长江时,吴王张世诚的诸姬在此楼焚死。落星: 楼名,三国时吴国修建,在江苏江宁县东北的落星山上。(12)旋踵: 指时间极短。旋,转动。踵,脚后跟。(13)逢掖: 本为古代读书人穿的一种袖子宽大的衣服,文中指读书人。(14)宵旰 (gan): 即宵衣旰食的省称,指天未明就穿衣服起床,到日暮时才吃饭。勒: 刻。贞珉: 指刻碑的美石。
【译文】 金陵为帝王们建都的地方。从六朝到南唐,大抵都是偏安一方,都不能同此地山川的王气相称。到了我朝皇帝,在这里定都,才与山川王气相当。从此,王朝的声威教化遍及全国各地,不分南北。天地之间,神清气和。即使一次娱乐一次游玩也足以让天下后世效法。
在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它从卢龙山蜿蜒而来。长江如一条彩虹,萦绕在它的山下。皇上因这里地势雄伟壮丽,诏令在山巅修造楼宇,与百姓同游观之乐,于是赐给它一个美好的名字叫 “阅江”。
每当登上阅江楼眺望之时,各种景物纷纷映入眼帘,仿佛千百年来的奥秘一下全部显露出来。这难道不是天造地设,以待那一统天下的君主,而展现千百年不遇的奇伟壮观之景吗? 正当微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圣驾光临,登上高山的顶峰,凭栏观望,必定会产生悠然的遐思。看到那长江、汉水滔滔东去,各地的官员纷纷前来述职,城池高深,关隘险固,必定会说: “此是我栉风沐雨,征战攻取才得到的呀! 中华疆域辽阔,更要想办法来保住它啊!” 看到那波涛浩浩荡荡,帆船来来往往,海外的船舶接连不断地来朝,南方的珍宝争相入贡,必定会说: “这就是我用仁德安抚,凭威力降服,声威遍及远近才达到的。四面边境,何等广远,更要想方设法用怀柔政策来使天下人心安抚。” 看到长江两岸,四面原野上,耕田的农人有烈日烤晒皮肤、寒风冻裂双脚的痛苦,农家女子有采桑送饭的辛劳,也一定会说: “这些劳苦民众,都是我从水火中拯救出来,安置在床席上的啊。天下的百姓,更要想方设法让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啊!” 以此类推,皇上在阅江楼的感慨一定还有很多,不只是某些方面。臣下我由此体会到此楼的兴建,是由于皇上要用它来抒发怀抱,通过观览景物而触发感想,所见所感无不蕴含着政治清平的考虑,岂止是为了想用它来眺望长江之景呢?
当年的临春阁、结绮阁,不能不说是很华美了。那齐云楼、落星楼也不是不高大。可惜的是它们只不过是用来演奏淫靡之音,藏纳从燕、赵等地收罗来的美艳女子,而最终转瞬之间家国破亡,令人心生感慨。对此臣下我真不知该怎样来评说当年的人和事。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蜿蜒曲折流经了七千多里才进入东海,白浪汹涌,碧波翻卷,六朝时候,往往把它作为一道天堑。现在,天下一统,南北一家,长江才被视为维系国家安定的江流,不再发挥它在战争上的作用了。然而,这究竟是依靠了谁的力量呢? 那些读书士子,登上此楼而观览江景,应当想到圣明天子恩德如青天,浩荡无边难以言表,这就像当年的神圣的大禹开凿山石疏浚江水的功德一样。一想到这,忠君报主之心不油然而生吗?
臣下我资质愚钝,奉圣旨撰写这篇阅江楼记,本意是要推求圣上日夜操劳图谋政治清平的功德,然后把它刻写在精美的碑石上。因此,其它那些留连光景赞美山水的言辞一概省略,不在这里加以陈说,因为我担心那样的话会亵渎圣明天子建造阅江楼的本意啊!
【鉴赏】 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狮子山上修建了一座阅江楼,命宋濂为此楼作一篇文字,本篇即宋濂奉旨而作的楼记。文章首先概述六朝、南唐的偏据一方,反面衬出明朝的声威教化足以应山川之王气,以 “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作一小结。第二段接叙建楼由来及阅江楼形胜,以及皇帝登楼之思。第三段引临春、结绮、齐云、落星典故,托出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 云云,归入“宵旰图治”。本文既属于应制文字,故而多正大庄重之言和颂圣之语。然而若将文中 “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等语仅仅视为颂圣,堪为皮相之论。本文婉而有讽,对朱元璋多规箴之语。如文中第三段三处“必曰”,写皇帝登楼遐思,一思有以安天下,二思有以柔远人,三思有以保庶民,后又用陈后主与吴王覆辙以警醒当今圣上,登楼览胜之心与致治之思两相结合,大有深意焉。
-
苏轼《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
-
渔父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寸不须归。 【简析】 塞山前白鹭自在地飞翔,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
-
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 [2] 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 [3] 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 [4] 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
-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
彭荆风《驿路梨花》原文 《驿路梨花》 是彭荆风1977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品通过我和老余到云南南部哀牢山最高处的深山密林中,寻找住宿的一些事情,来表现雷锋精神代代相传这样一个美好主题。通篇没有惊心动魄
-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年级上下册所有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七年级上下册所有的古诗,请提供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的全部古诗词及内容,求初一上下册所有的古诗。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有:《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征部乐柳永在哪写的,内容包括柳永写的诗或诗集,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与‘待这回,好好怜依更不轻离拆’俩是诗,柳永的乐章集这个名称是谁起的。柳永部分诗集 【正宫】 黄莺儿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
-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2〕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3〕 ;已后典籍 〔4〕 ,皆为板本 〔5〕 。 庆历中 〔6〕 ,有布衣毕昇 〔7〕 ,又为活板 〔8〕 。其法:用胶泥刻字 〔9〕 ,薄如钱
-
古文观止·《礼记》·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檀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