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舅氏文》原文|翻译|赏析
清·刘大櫆2
维年月日3,刘氏甥大櫆,谨以清酌庶羞之奠4,致祭于舅氏杨君稚棠先生之灵。呜呼,舅氏! 以君之毅然直方长者5,而天乃绝其嗣续6,使茕茕之孤魄7,依于月山之址8。櫆不肖未尝学问9,然君独顾之而喜,谓“能光刘氏之业者10,其在斯人11。吾未老髦12,庶几犹及见之矣13。”呜呼,孰知君之忽焉以殁14,而不肖之零落无状15,今犹若此。尚飨16。
1舅氏:作者的舅舅杨稚棠。杨于1721年病逝。2刘大櫆(1698-1779):号海峰,安徽桐城人。“桐城派”代表作家。有海峰诗文集。3维:句首发语词。4酌:酒。庶羞:多种佳肴。羞,同“馐”。奠:祭奠,此处指祭品。5直方:忠直方正。6嗣续:子孙后代。7茕茕(qiong):孤独无依。8月山:山名,杨稚棠葬处。9不肖:自谦之辞。学问:学习和询问。10光:光大,荣耀。11斯人:此人,指刘大櫆。12耄(mao):年岁大,古称八十、九十曰耄。13庶几:也许可以。犹及:还赶得上。14殁(mo):死。15零落:衰败状。16尚飨(xiang ):祭文中常用之辞,希望鬼神享用之意。
【析点】 作者与舅父交往密切,感情深厚。舅父生前对作者寄予了真诚的期望,但作者现实的境况与舅父的期望相去甚远。这并不是舅父期望过高,也并非作者碌碌无能。文章没有直接点出原因,但在作者欲说还休的情态中,便使读者联想到广阔的社会背景。困厄不遇,仕途多艰,这正是其中的根本原因。舅父并无子嗣,舅甥之情就近于父子。而今舅父“忽焉以殁”,自己却是“零落无状”,真是无法告慰舅父在九泉之下的亡灵,祭悼舅父、伤念自身,一个泣不成声的形象跃然纸上。祭文写得平实古朴,却能动人心意,皆源于祭文中的一片真情
-
用古诗词大学生双创标语(藏头诗双创双建,赞美,祖国好,家乡好)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用古诗词大学生双创标语,内容包括藏头诗(双创双建),赞美,祖国好,家乡好,双创诗歌——例如环保一类的,藏头诗(双创双建),赞美,祖国好,家乡好。双龙腾飞佑华夏开创未来新中华无双伟绩今朝创建功立业举世夸注:“双龙”意指我们的两条母亲河:长江、黄河。“建功立业”即有为国、为家之意。个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疼爱婴儿孙辈的古诗词,内容包括疼爱孙子的诗词,描写爱孙子的诗句,描写“爷爷关心孙子”的古诗。《赞延庆谦山主寿像》【宋】释绍昙乐羲皇世,含饴弄孙。下陈蕃榻,倒屐迎客。【释义】羲皇:伏羲。想要像伏羲一样,含着饴糖,逗弄孙儿,热情款待
-
存亡三十载,事过悉成空。不惜沾衣泪,并话一宵中。
-
汉武帝赐严助书 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
-
清·廖燕1凡事做到慷慨淋漓激宕尽情处2,便是天地间第一篇绝妙文字,若必欲向“之、乎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作者以晁错这一历史人物的悲剧故事为线索,分析其致死的种种原因,并借此形象地阐述“儒以文乱法”的理论,揭露一些沽名钓誉的文人士子,为一己私欲,庸人自扰、无事生非;戳中了他们太平时节“见小利而忘命”,危难之际“遇大事而惜身”的“软肋”。
-
记得第一次见季栋梁,是在陈继明家里。当时栋梁好像还在同心,继明则已调到《朔方》当编辑,但还是住在他的原单位宁夏电大,陈家附近似乎有
-
主道第五 【题解】 “主道”即作为君主之道。这个“道”是从老子虚静无为、谦退自持的思想中引申出来的,但与老子形而上的要言妙道异
-
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宜。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